打造高素质、有情怀、接地气的乡村教师队伍对策与建议

2019-10-28 01:50宁本涛
人民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乡村教师

【摘要】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和职业认同是影响农村教ggr量的关键因素。基于河南、江西、山东、安徽四省504位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和职业认同测评,发现样本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不同方面呈现较大差异。职业价值方面的认同处于高水平,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认同水平中等略高,学校支持满意度方面的认同中等偏低,职业回报和职业生存状况这两方面的认同水平较低,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状况有待提升。本文通过对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样态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情怀

【作者简介】宁本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06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巨大转变,经济落后地区乡村教育依然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和“教不好”等难题。在精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本是培养和发展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进而影响乡村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推进的全局。

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8年7-11月展开调研,选取河南、江西、山东、安徽四省的乡村学校(包含小学和初中),按照学校所在地行政级别分为县、镇、乡三类共9所学校,在每所学校随机选取教师,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20份,有效问卷504份,问卷有效率为96.9%。问卷经编号整理,统一用SPSS.v16.0软件进行分析。

依据已有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编制《乡村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将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职业价值认同,即个体对乡村教师这份职业所体现价值的认可;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即个体对乡村教师这份职业的满意程度、兴趣程度、与同事的相处情况、乡村教师工作能否让其感到实现人生价值及其离职意愿;职业生存状况,即乡村教师的职业负担状况、对工作的参与度以及社会地位;职业回报,即乡村教师所获得的经济福利待遇和职业晋升等方面的回报;学校支持满意度,即乡村教师对乡村学校在工作生活安排、培訓学习机会提供以及提升教师参与水平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测量,从非常符合到极不符合,计为5-1允表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逐渐降低。其中,职业价值认同2项,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包含6项,职业生存状况3项,职业回报3项,学校支持满意度3项。正向题11项,反向题6项。

另外,在每所调研学校随机抽取10名左右的乡村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主要围绕问卷的核心问题展开,并进行深挖。

1.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总平均分为2.94。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职业价值认同4.61,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3.23,职业生存状况1.86,职业回报2.20,学校支持满意度2.87。由此可见,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不同方面呈现较大差异。其中,职业价值认同方面处于高水平,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认同水平中等略高,学校支持满意度方面的认同中等偏低,职业回报和职业生存状况这两方面的认同水平较低(见表1)。

2.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将问卷统计的结果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重点探讨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年龄、工资等各方面的差异情况。

一是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不同性别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在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职业回报和学校支持满意度方面差异极其显著。男性乡村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对职业回报的认同和对学校支持的满意程度低于女性乡村教师。

二是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年龄差异。在职业生存状况、职业回报和学校支持满意度三个方面,不同年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年龄越大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越低(见表3)。

三是不同工资水平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差异。在工作满意度、职业生存状况和学校支持满意度三个方面,不同工资水平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回报方面,不同工资水平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工资收入水平居中的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较低(见表4)。

乡村教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战略目标上,文件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深入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根据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文件又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七条战略任务就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本是培养和发展高质量乡村教师。充分关注、重视和利用各种有效的制度机制,加快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人力资本结构质量、专业化素质和创新水平是未来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和聚焦点,需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携手共进,真抓实干,下大力气扭转当前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较低的状况。

第一,关心和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用“待遇留人”突破乡村教育供给数量难题,让那些热爱教育的各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下得去”。

改变城乡有别的教师政策,依法逐年提高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以及对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津贴保障。

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实施的编制标准呈现出城乡倒挂的不合理特征,这—方面造成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张、数量不足,另—方面变相加重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负担,从而降低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导致乡村教师的流动及流失。因此,需要重新考虑乡村尤其是贫困、偏远山区学校办学规模小的实际情况,放宽这些地区的编制标准,将城乡倒挂转变为向乡村倾斜,深入研究探讨乡村教师灵活退休制度和退出机制。

在现实条件下,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在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职后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是缓解乡村教师流入城市的一个关键性政策,也是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进而提升职业认同最直接的方式。

第二,建立“非农村生源”教师真正融入乡村生活的各种制度保障机制,用“感情留人”突破乡村教育供给结构难题,让那些热爱教育的各类大学毕业生在农村“留得住”。

当前,许多乡村教师“教在乡村”“住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严重隔离,成为乡村的“边缘人”,阻碍了乡村教师职业尊重的辐射范围,造成其职业认同较低。因此,构建公费的乡村生源师范生培养机制,提升乡村教师对自身的认同,同时也重新提升乡民对乡村教师的认同,这不仅能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也能打开乡村教师的社会关系网,在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提高其职业认同。

笔者调研的河南省辉县市侯兆川地区,就将乡村学校与乡民生活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提高了教师的社會地位和职业认同。同时,将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建设放在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改变离不开社会,乡村教育的改变同样离不开乡村社会,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是乡村教育变化发展的一环,是乡村教育与现代化接轨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乡村教师的观照不能脱离乡村整体的改革发展,以免遇到阻力重重的窘境,更加挫伤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

第三,将乡村教育立足在特色乡村文化之上,用“事业和成长留人”突破乡村教育供给质量难题,让那些热爱教育的各类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干得好”。

将乡村教育立足充满发展契机和希望的美丽乡村文化之上。笔者调研所到之地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文化积淀。比如,江西省赣州市有着苏区红色根据地文化、历史儒道文化和客家创业自立文化,山东省济宁市有着微山湖文化和铁道游击队精神等文化积淀及其演化。其实,这些深厚的特色文化积淀正是乡村教育者的自信、担当和智慧的很好来源,是其实现文化人生价值的不竭源泉。然而,这样的资源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因此,乡村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一定要与乡村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乡村教师不仅是乡村儿童的知识传授者和陪伴者,更是乡村学生精神生命的唤醒者,要形成美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在物质上强化配套,为乡村教师文化资本增值提供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既让教师已有的文化资本充分发挥效力,同时也要让教师的文化资本得以积累和丰富。

同时,乡村教师要学习探究如何将当地已有文化积淀充分挖掘和利用,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从乡村本身的文化土壤中汲取能量,丰富乡村教师的文化资本和自信心,促进其文化人生价值的实现,在提升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同时,提升其对乡村文化的认同,进而形成“以文化人”的教育伦理自觉和“以乡村教师为荣”的内在自豪感和自我成就感。

责任编辑 钱丽欣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乡村教师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