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2019-10-28 05:41施龙福
读写算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施龙福

摘 要 新时代下,社会对数学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数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新的一代,要从小对他们的数学兴趣、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开发。而小学作为新的一代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本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并且浅要分析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和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02-02

顾名思义,“素养”指修养;“核心”指能够体现自然中万物运行的规律。“核心素养”是指掌握核心理论知识,并对基本核心知识、思想以及精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只有养成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乐于思考,并勤于分析解答的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的研究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人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新一代要想在未来充满竞争且竞争激烈的社会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从小抓起,从小开始培养,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憧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抽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数学辩证思想等数学综合素质。而在现在的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和关注,并且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育模式上。小学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个阶段,对今后深度地进行数学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后续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出对学习有兴趣、热爱学习、思维灵活、逻辑清晰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和进步。

一、核心素养的内在涵义

核心素养作为我国教育的一种方针,它必须做到科学性,坚持以人为本,并且注重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国家在国际的竞争力。核心素养更注重“素养”二字,它并不是只注重学习,它还包括在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具体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具备科学精神,学习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探索新世界;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具备健康的身心,做到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正直、善良、乐观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具备创新的能力等等。

二、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三岁看小,八岁看老”。而小学作为新一代接受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开始才能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那些6至12岁的小孩子来说,在这个小学阶段,他们的可塑性是最强的时候。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抽象能力、数学推理能力经过这个阶段后基本上成型。而数学本身是一门较难学习的科目,因为它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孩子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厌恶数学,所以,合理的数学教学方式、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会对孩子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的实践问题

(一)目前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理念和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推行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是存在很多传统教学上的错误,即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执行不够彻底,对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教育目标还不够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老师本身对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不能够理解,或者说不够了解。更不用说能够把它运用到新的教学中了;另一方面是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转变,还是过于看重成绩,且教学活动过于老化。

2.教学方式不够合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大部分时间上都在讲台上进行说教和作板报,没有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虽然在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上,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老师只用半节课、甚至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进行讲解知识点,大部分时间回归学生,但是,还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未能得到培养。

3.没有进行经验总结。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还处于实践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各个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很多老师不习惯于对一定阶段进行深入反思,用心总结,找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及时改正和完善。他们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态度较为懒散、不够认真、没有教育者的责任感,只是将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放在口头上,只做表面功夫。

四、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以上问题,我研究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经验之谈。

1.激发兴趣。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情境,并且把学生带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得活跃,并且喜欢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上的死板说教,只是单纯地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大部分孩子必然是有反抗心理,表现出逆反状态的,这样孩子不仅学不到知识,严重的话,还会让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乐趣。所以。必须讓教学寄存于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激起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让孩子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的的课堂才能吸引、引领孩子们去学习。

2.精修课本。数学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孩子们最经常看到、最经常用到的。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图画、故事更感兴趣,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本的编写上应该更注重孩子们这方面上的天性,避免过多的文字叙述,应该多采用图片加故事的形式去展示问题,展示相关的知识点。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发挥知识载体——课本的效能,有深度地利用好课本上的每一幅图画、每一个故事,从而挖掘出课本中隐藏的核心素养。

3.游戏学习。把游戏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小孩子的另一种天性就是他们的活泼好动,对周围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习氛围变得轻松快乐,还能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例如,老师要教小朋友10以内的加减算法时,可以先选出10个小朋友,然后对其余小朋友进行分组,并且在游戏开始前,让小朋友都闭眼。老师让台上的其中几个小朋友藏在讲台后面,躲起来,然后让座位上的小朋友都睁开眼,并询问他们现在讲台上还有多少个呀?回答最快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通过这样类似的游戏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在游戏中让孩子们理解数学知识,开拓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4.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为了强化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老师应该多带领他们展开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检验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实践活动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动手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实践,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感受和认知,从而帮助孩子们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教孩子们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时,如果只是纯粹地告诉孩子们这些图形的边长特点、角度特点,这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此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测量老师给的图形模型,然后找出规律。课程结尾,老师再对这些图形的特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总之,这个新时代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必然会让培训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趋势。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更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核心素养理念,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解答和加深感悟,从而帮助教育部门寻求更为有效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为孩子们奠定数学基础,也让数学课堂能够散发出永恒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8,(08):45-50.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