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裴忠贵
摘 要: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教育过程,引入“行业导师”,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行业导师”的优势相结合,形成“行业导师”有效参与创业活动全过程的模式,将对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业导师;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高职教育应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国家外交政策需要,紧密结合培养杰出人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1]。要求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帮扶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创业就成为了解决高校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2]。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很难在一些知名公司或企业找到理想的职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意愿更为强烈。然而由于学习基础、环境和资源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模糊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在优质公司企业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发展和升职空间不大等原因,不愿入职大公司工作,于是选择自主创业。这种被动选择创业的行为,使得多数高职学生对创业的概念、创业的目标等认识不够,对如何实施创业等问题的意识模糊,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创业仅停留在想法阶段,无法进一步实现。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能力不足
首先,我国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习惯对现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普遍偏弱。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职教育本身就更注重技能培养,高职学生接触和掌握尖端技术的机会非常少,很难从高科技产品方面找到创业的方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相对较差。
(三)给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环境不佳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政府部门出台的各类人才计划或是创业扶持政策,一般门槛较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不符合条件。另一方面,创投机构、银行贷款等目光焦点都是高科技产品,高职院校学生能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这些困境究其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仅靠学生自身能力很难解决,直接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创业都以失败告终。
二、“创业导师”对于高职学生创业的重要性
“创业导师”在美国硅谷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机制。扎克伯格、布林和佩奇,都是还没毕业就创业,他们能够在经营和管理上都做得风生水起,背后都有一到两位导师在起作用。
而这里所说的“行业导师”是高校“创业导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社会上的行业专家、企业创始人、创投公司专业人士等。这些“行业导师”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规划和方向引导,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就业上岗,甚至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因此,“行业导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地降低创业初期的風险
创业初期,资金紧张,资源有限,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创新创业的能力就偏弱,遇到问题时,无法准确地做出判断和正确地处理。一旦出现决策或操作上的错误,创业项目很快就“夭折”了。而校内的“创业导师”一般都是老师,并没有实际企业运营的经验,遇到具体的商业问题很难给予有效的帮助。这时如果有一位“行业导师”能给创业者指明一个方向或者推荐创业者需要拜访的专家,风险就大大减小了。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学生尤其需要“行业导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提升外部资源的引入机会
由于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普遍较弱,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支持很少,很多项目甚至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而一个资深的“行业导师”不但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往往还有丰富的外部资源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创业者走出困境。
(三)营造创业需要氛围
学生尤其是在校学生从事创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的项目少,获得的信息量十分局限,很难真正感受到创业的氛围,也就很难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而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深度不够,对市场和科技的前沿了解很少,经常会高估自己的项目,“闭门造车”自以为是。一旦进入市场后,四面受阻后,才会发现项目的不足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与阅历深厚的“行业导师”充分交流,利用导师的经验及时发现项目弱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行业导师”有效介入高职创业教育的方式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培养理念滞后、专业实践脱节、导师能力欠缺、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实效不强。因此,深化改革高校创业教育的进程,加强创业师资培养、组建创业导师团队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在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创业导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而“行业导师”有效介入高职创业教育将会进一步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建立“行业导师”深度参与创业教育的机制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都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很多高职院校创业导师队伍中引入了行业专家,形成了“行业导师”对创业教育的指导模式。但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使得“行业导师”常常担任的工作就是到高校中开设几次讲座或是做几次创业竞赛的评委等,并没有真正深入到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活动中。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业导师”深度参与创业教育的机制,采用分层次、分阶段辅导、参与大学生创业。高职院校校内的创业老师负责创业相关的通识课程的讲授,同时在校内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帮助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并帮助创业团队提高项目的专业水准和含金量。而“行业导师”则是在创业项目形成之后,对创业团队进行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财务等方面的指导,更好促进创业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行业导师”采用项目对接,全程跟踪的方式参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指导
“行业导师”都是行业专家或是企业创始人,在创业方面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如果仅以科普的方式,“蜻蜓点水”般的辅导项目或是创业团队,指导效果往往欠佳。
应充分发挥“行业导师”的长处,采用“行业导师”与高职院校中具体的创业项目对接,全程跟踪项目进行辅导的方式参与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指导。“行业导师”可以充分了解和研究创业项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全过程的指导项目具体落地和实施。而各创业团队除了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指导,还有机会获得辅助创业的资金或是客户方面的资源。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创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行业导师”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但能指导高职学生发现好的项目,而且能帮助学生开发商业模式、争取资金支持、学会企业运营管理,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 “行业导师”机制的引入对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具备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轲.高校创业导师团队绩效考核体系创新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5-39.
[2] 田润平,艾华,傅骞,等.“导师深度参与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科研,2018(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