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中老年终末期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分析

2019-10-26 03:24马旭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7期
关键词:疗护心理特点终末期

马旭莹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以老年终末期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其临终前,予以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服务,以减轻痛苦,优化生活质量[1-2]。但部分接受安宁疗法的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为此,本文以我院接受安宁疗法的老年终末期患者为例,基于心理特点,采取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 收 治 接 受安宁疗护老年终末期患者65 例,男34例,女31 例;年龄63~89 岁,平均(76.0±4.3)岁;向其家属介绍本次研究,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基于接受安宁疗护的老年终末期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干预措施,如下:①加强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参与,掌握照顾终末期患者专业素质、安宁疗护理念。(2)护理内溶:①安宁疗护前,与患者主动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注意保持语调低、语速慢,避免增加患者不适感,在与其交谈过程中,评估患者性格特征,掌握患者心理需求,全面介绍安宁疗护方面知识(概念、应用、意义等),加以尝试进行死亡教育,告知患者“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过程并非痛苦”等话语,使其以正确态度看待安宁疗护及死亡,并以乐观心态安排有限时光,放松身心,平静接受死亡;②安宁疗护中,以面对面、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介绍自然死亡观念,或是以开放式提问方法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想法及感受,认真倾听,及时予以疏导;以崭新的观点协助患者进行生命回顾,充分体验生命意义;协助患者以理性角度看待生命价值,逐步树立新的价值观、人生观;③安宁疗护后,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环境,协助患者以舒适姿势靠在沙发上,20 min 后,指导患者集中注意力,伴随舒缓音乐,做深而慢的呼吸,放松肌肉及心理;邀请患者亲朋好友共同交流,促使患者在支持、爱护氛围当中阐述自己对希望的认识,充分调动家庭/社会支持,激发患者面对生活的勇气,提高自我效能、幸福感。

观察指标:干预前后负性情感变化。负性情感判定工具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临界值为53 分,分值越高,负性情感愈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干预前后的负性情感变化比较: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死亡属于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及时代进步的标志,即便科学技术能够延长人的生命,但是无法使人永生[3]。安宁疗法,亦称“临终关怀”“缓和医疗”“善终服务”“姑息照顾”等,旨在为临终患者与其家属提供一系列具有支持性、缓解性、连续性等特点的照顾过程,以改善患者生活状态,解除躯体及心理痛苦[4]。与常规照顾比较,安宁疗法以强调生活的尊严、生活质量、家属及患者的亲情照顾、缓和及支持生命等为重点,且与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要求相符,致力于科学的心理关怀、精湛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减轻老年终末期患者痛苦。

由于当前老年病治疗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量较大,加上患者对安宁疗护认识不足,以及护理人员未经过特殊培训,导致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得不到应有的关怀、照顾,可能会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因此,加强老年终末期患者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结果得出,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说明根据患者心理特点,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使其更为依赖护理人员,并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慰藉,正确态度看待死亡,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提高幸福感,减轻心理负担、精神压力,正视生命的结束,进而优化生活质量。

表1 干预前后的负性情感变化的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的负性情感变化的比较(±s,分)

组别 n 负性情感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干预前 65 50.40±5.21 52.31±6.15干预后 65 40.31±4.13 42.20±5.03 t 10.259 10.259 P 0.000 0.000

综上,根据接受安宁疗护中老年终末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其负性情感的减轻、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疗护心理特点终末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开展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急诊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研究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支持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