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治宇 周霖 严卫国
614000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六病区1,四川 乐山
614000乐山市精神病医院一病区2,四川 乐山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情感、思维、行为等多功能障碍以及思想活动与环境不协调[1]。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效果仍不理想,难以融入社会,故需加强护理干预。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34 例,实施团体心理干预,获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68 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②知情同意。⑵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脑功能的躯体疾病。②依赖、滥用精神活性物质。③合并其他精神性疾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33~68 岁,平均(49.02±3.95)岁;病程1~13 岁,平均(8.32±1.05)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4~67 岁,平均(48.65±3.70)岁;病程1~12年,平均(8.28±1.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⑴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健康知识宣教、用药指导、情绪疏导、生活指导等。⑵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干预:①成立团体心理干预小组:成立专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心理干预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干预小组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分为6~8 人小团体,每个小团体由2 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护理,60 min/次,1~2次/周。②干预措施:a.准备阶段:纳入小团体后,鼓励患者围成圈排排坐,进行自我介绍,提升其勇气,营造轻松、舒适、和谐、平安的气氛;告知患者团队心理干预目的、措施、意义等,介绍团队规则,增强其依从性。b.实施阶段:健康教育:通过口头讲解、PPT 材料、动画等方式介绍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确保教育方式多样,且生动形象,激发患者兴趣,加深印象。教育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原因、症状、治疗措施、预后等,尤其重视告知良好心理状态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情感宣泄:通过人际交往理论,提升交流沟通技巧,引导患者合理表达对疾病的认识,宣泄自身感受,并及时肯定其积极表现,安慰鼓励患者。合理情绪疗法:及时总结和归纳患者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及不合理信念,告知可能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引导其反思并感悟。行为干预:指导团体内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所选角色来自日常生活中某一个情景,以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培养积极心态。同病相怜:团队内患者大多对病友有同病相怜心理,合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告知疾病康复正确观念和方法,促使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帮助。③结束阶段:及时肯定每位患者积极表现,鼓励其说出其他成员身上的优点,或互相赠送小礼物,营造愉悦氛围,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观察指标:①以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得分越高,情况越差[3]。②以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估患者康复疗效,包括兴趣、治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卫生情况5 项,各项满分均为20分,总积分0~100 分。得分越高,康复疗效越差。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干预后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PAN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80.10±8.20 37.65±9.32对照组 80.12±7.96 47.60±9.06 t 0.010 4.464 P 0.496 0.000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研究组干预后IPRO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PRO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IPRO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90.13±3.44 50.21±2.60对照组 90.15±3.24 72.62±3.50 t 0.025 29.970 P 0.490 0.000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单靠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促使患者真正康复,多数患者仍存在社会功能衰退现象,难以融入社会,故需加强患者护理干预。但既往常规护理具有随意性、经验性较大弊端,且忽视患者生理、精神等方面,影响其依从性及疾病控制效果。而团体心理干预在完善基础护理同时,经由团队力量,强化患者心理干预力度,更具针对性、客观性。
本研究在研究组中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其中,成立专业心理干预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心理干预知识及技能培训,能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团队心理干预实施要点,从而为患者提供服务。团队心理干预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不同阶段内容不一,紧密联系,构成持续完善的整体。其中,准备阶段指导患者自我介绍,互相认识,有利于营造轻松、舒适氛围,使其感受团队大家庭温暖。实施阶段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情感宣泄、合理情绪疗法、行为干预、同病相怜心理特点护理等,能帮助其合理宣泄自身不良心理,改善思想和精神状态,并进一步影响行为方式,且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更好适应团体,出院后更快融入社会。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PANSS评分、IPROS评分改善效果更为理想,提示团体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症状控制及康复疗效,对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