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张超群
221700江丰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1,江苏 丰县
221000徐州医科大学附院2,江苏 徐州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但多数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不是很明显,甚至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出现,也就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致使其发作的时候比较隐匿,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1]。为了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心肌缺血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能够及时诊断患者有无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的轻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本研究中,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2 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6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6 例;年龄45~81 岁,平均(59.2±3.3)岁;病程27 d~8年,平均(5.6±2.1)年。研究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46~80 岁,平均(58.5±3.1)岁;病程26 d~10年,平均(7.5±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血尿常规、心脏彩超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冠心病;②所有患者间均无任何血缘关系;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性疾病;②重度感染、传染性疾病;③精神疾病;④甲状腺、血液疾病。
方法:检查前3 天医护人员叮嘱患者停止药物治疗,并保持情绪稳定,以保证在检查中无胸闷等情况出现。对照组采用平卧位,使用心电机进行常规检查,根据产品说明对肢体导联、胸导联进行规范连接,走纸速度设为25 mm/s,增益设为10 mm/mV。研究组使用动态心电机对心脏搏动情况进行24 h 监测并记录,将心电信息导出[3-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心肌缺血检出情况以及临床诊断满意程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诊断满意度评估,评分采用百分制,90 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60 分及以上为基本满意,59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临床诊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情况比较:研究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96.7%(30/31),对照组为67.7%(2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19,P=0.002 7)。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满意度对比(n)
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发病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由饮酒、失眠、情绪激动等引起冠脉供血减少而导致。因其出现比较隐匿,极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一旦发现即不同程度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较早发现是减缓乃至防止冠心病产生的前提,探求及时有效的检查方式是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迄今为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心电技术已逐步完备,常规心电图虽能短时间内获取心电信号,但在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却无法检测到信号,对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察以及治疗增加了阻碍。而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患者进行运动、休息等多种形态下长时间实时监测,尤其对短暂性、突发性心脏病患者更为适合,对临床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深受广大患者以及医护工作者欢迎。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研究组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是存在一定优势的,再一次证明了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有效性。综上,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