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丹
出生缺陷是指在遗传和(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引起胚胎或者胎儿发育中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资料显示,全球约3%~6%的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平均每5 min会有1名缺陷儿出生[1]。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自2003年出台《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取消了强制婚检,出生缺陷率较之前有所反弹,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生人口质量[2]。目前,规范产检仍然是防止出生缺陷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产检仅在妊娠后开展,无法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优生优育需求[3]。因此,妇幼保健工作者尝试在妊娠前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开展孕前健康教育。本研究旨在总结近年来我中心开展孕前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借鉴。
1.1 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有意愿在我中心接受孕前健康教育的女性224例作为教育组;教育组全部女性均有生育需求,且在接受健康教育前无生育史。另外,选择同期于我中心建册并行产前检查的女性8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全部女性均为初产,且无接受孕前健康教育需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两组对象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育方法
1.2.1病史采集 询问夫妻双方病史,包括双方父母的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尤其是对患有家族遗传病或者遗传倾向疾病的夫妇,要介绍相关疾病发病风险,额外提供相关疾病筛查及治疗信息,并在尊重夫妻双方妊娠意愿的基础上给出指导。
1.2.2 优生检查项目介绍 首先,向患者介绍我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服务宗旨、环境和综合业务水平。然后,向患者介绍一般性及针对性的(需结合上述病史采集结果)检查项目。最后,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情况,给出大致的检查方案,含时间设定和项目设定两方面。
1.2.3 保健知识介绍 与围产期健康教育不同,孕前健康教育由于时间先于妊娠,因此侧重点在于妊娠前保健,如饮食营养知识、戒烟限酒的意义、身体锻炼规划等,重点在于妊娠前将女性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
1.2.4 健康教育途径 我院针对自身人员配置和业务水平现状,开展教育途径包括门诊咨询、建立宣传栏、视频宣教、健康知识讲座、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健康教育的实施要采用集中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设置教育时间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产前检查依从性、妊娠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健康评估。由于本研究两组对象均为初产女性,因此规范产前检查应为妊娠16周、18周、20周、25周、28周、31周、34周、36周、38周、40周和41周,共计10次。接受其中≥8次者定义为依从性佳;否则定义为依从性差[4]。妊娠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以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包括产前检查重要性、出生缺陷知识、保健营养知识、受孕基础知识、围产期护理知识5个方面,每项评分0~20分,总分0~100分[5]。母婴健康评估包括妊娠结局(早产、过期妊娠、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和分娩结局(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低体重儿)两方面。
1.4 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双录入方法,保证数据录入过程的准确性。采用SPSS 2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对象产检依从性教育组产前检查依从性佳者215例、依从性差者9例;对照组依从性佳者70例、依从性差者13例,两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6,P<0.05)。两组产检检查具体情况见表2。
2.2 两组对象妊娠知识掌握情况教育组问卷妊娠知识各项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对象母婴健康评估教育组早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褥感染和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过期妊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出生缺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是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40%的出生缺陷个体可随时间推移发展为终身残疾。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出生缺陷提出三级预防策略,其中以包括孕前健康教育在内的一级预防策略效能最强。目前,我国已开展旨在提高生育质量的针对年轻夫妇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遗传咨询、基本遗传疾病筛查、生育健康等[6]。而我中心近年来也在面向优生优育需求基础上,逐渐改变健康教育模式,将传统的围产期健康教育开展时间进一步前移,强化了孕前健康教育力度。我们在孕前健康教育中,采用集中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门诊咨询、建立宣传栏、视频宣教、健康知识讲座、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孕前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我们依据病史采集基础,为前来咨询的夫妻提供一般性及针对性的检查项目设置方案,并在后续的教育中进行相应介绍。而开展本研究的初衷就是比较接受与未接受孕前健康教育的对象,其在产前检查依从性、妊娠知识掌握情况和母婴健康方面是否存在区别。我们收集了总样本量在307例的既往无妊娠经验的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根据其是否有接受孕前健康教育意愿分为教育组224例和对照组83例。结果显示,在接受孕前健康教育后,教育组上述三组指标均优于由于各种原因未接受教育的对照组,这从不同方面均证实孕前健康教育相比于传统围产期健康教育的优势。综上所述,我们推荐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广孕前健康教育模式,这利于提高初产女性规范产检的依从性,改善其妊娠知识掌握情况,并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表1 对照组和教育组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教育组不同产前检查次数汇总(例)
表3 对照组和教育组妊娠知识掌握情况(分)
表4 对照组和教育组母婴健康评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