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陈蓓蓓,沈晨曦,刘永红
诱发试验是诱发或强化癫痫性电活动的必要手段,可以提高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诊断阳性率。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HV)诱发试验简便易行,临床应用最为广泛[1]。HV最常见可诱发双侧对称同步3 Hz棘慢波节律暴发,即对典型全面性失神癫痫发作最敏感。但鲜有报道HV诱发局灶性癫痫样放电或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本院脑电监测中心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监测到6例HV诱发局灶性癫痫发作的患者,现对其临床和脑电特征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女,4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幻觉4年”于2016年5月就诊。家属诉患者于4年前出现发作性愣神、幻觉,自述“看见不存在的人或事情”,10 s缓解。外院查头颅MRI、EEG正常。就诊本院行EEG检查提示:发作间期未见异常波发放。HV过程1 min后EEG背景脑波→各导脑波低平,伴有肌电干扰伪迹→左侧前额导棘波节律→左侧前额、额导单、连发棘慢综合波→各导慢波活动(左侧枕、前、中、后颞导显),后逐渐恢复背景脑波。同步症状为HV异常波发放几乎同时患者出现左手捂眼动作,问之可答,自诉脑内有“看电影、梦境感”,20 s缓解。给与卡马西平治疗。患者12月未有癫痫发作。
病例2.患者,男,30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15 d”于2016年11月就诊。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肢体抽搐、呼之不应,持续8 min缓解,意识恢复。至今共发作1次。外院头颅CT提示左侧额叶软化灶。我院进行24 h长程视频EEG提示:清醒期右侧前额、前颞导可见少量θ波。HV 2 min时,脑电显示右侧前额、前颞导可见慢波活动增多,且延迟消失,HV结束后4 min后恢复背景脑波。患者诉HV过程中出现阵发性反应变慢,数分钟缓解。平日患者有类似症状。考虑诊断为癫痫。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后随访6月,未再出现上述发作。
病例3.男,18岁,主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10年”于2017年3月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跌倒,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持续1 min缓解,每月出现3~4次。患者诉发作前有视物模糊。本院行24 h视频EEG监测提示:清醒及睡眠期,枕、后颞、中线枕导可见较多量尖慢、棘慢综合波发放。HV试验2.5 min时EEG为左侧枕、后颞、中线枕导中幅θ节律,见图1;10 s后患者深呼吸动作停止,低头,身体向右倾倒→左侧枕、后颞、中线枕导后尖、棘波→复合性慢波→各导多形性慢波→逐渐缓解。后患者诉,发作开始视物模糊,后出现意识不清。诊断为癫痫,逐渐调整药物为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疗。随访6月,诉症状缓解明显,只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
图1 病例3患者EEG
病例4.患者,男,29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强直3月”于2017年9月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数分钟缓解。20 d前酒后再次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强直,伴有双眼上翻,持续1 min缓解,至今共发作4次。本院行EEG监测提示:睡眠期左侧前、中、后颞导可见少量单发尖波、尖慢综合波发放。HV过程中2 min时左侧前、中、后颞、前额、额导起始至各导4~5 Hz θ节律→扩散至各导,夹杂尖、棘慢节律→逐渐恢复清醒背景脑波。HV诱发试验2.5 min时可见患者出现身体向右侧扭转,后出现右侧上肢强直,继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 min缓解。患者诉平日偶有短暂恐惧感、心慌症状,数秒缓解。诊断为癫痫。给予奥卡西平治疗。随访3月,诉偶有心慌症状,未再有其他发作。
病例5.男,13岁,主因“发作性精神行为异常5年”于2018年2月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发笑、尖叫、手舞足蹈等症状,呼之不应,每天发作约10余次。外院头颅MRI提示左侧额叶软化灶形成。本院行视频EEG检查提示:清醒及睡眠期右侧前额、额、前颞导可见阵发性3~5 Hz慢波活动,及较多量单、连发尖、棘波发放。HV诱发试验2 min时右侧前额、前颞导至各导5~2 Hz慢波节律→各导慢波重叠尖、棘波(右侧前额、前颞导显),逐渐恢复清醒背景脑波,见图2。HV诱发试验异常波发放几乎同时可见患儿出现左侧口角歪斜,深呼吸动作停止,头转向右侧,双手摸索,后出现全身阵挛发作。诊断为癫痫。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及托吡酯治疗。随访3月,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图2 病例5患者EEG
病例6.患者,女,10岁,主因“发作性肢体抽搐、意识不清4月”于2019年3月就诊。患者于2018年11月写作业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清,双侧肢体抽搐,持续约20 s左右缓解。至今共发作5~6次。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本院行视频EEG提示:右侧前额、额、前颞导可见少量尖波、尖慢、棘慢综合波发放。同步EEG为HV 3 min时背景脑波低平→右侧前额、额导3~4 Hz慢波活动并向各导扩散,随后出现各导大量肌电干扰伪迹、极高幅尖、棘慢节律,频率逐渐减慢→各导1~4 Hz慢波活动(右侧前额、额导显),后逐渐恢复背景脑波。HV异常节律波发放1 s后可见患者动作停止,目光呆滞→头、眼向左侧偏转→继而出现双侧强直-阵挛发作。诊断为癫痫。给予奥卡西平治疗。随访2月,有1次临床发作。
睁闭眼诱发试验、HV诱发试验、间断闪光刺激诱发试验是EEG监测过程中常用的诱发手段。HV因其简单、经济的特性,最为常用,有利于提高常规EEG阳性率[2]。HV诱发试验主要诱发的是全面性典型失神癫痫的患者,多为儿童患者。但是关于HV诱发的局灶性癫痫鲜有报道。
本组6例HV诱发的局灶性癫痫发作的患者,男女比例为4∶2,起病年龄8~39岁,平均年龄为(20.8±12.3)岁;均为局灶性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异常波放电的部位,额叶癫痫4例、颞叶癫痫1例、枕叶癫痫1例。上述患者在HV过程中,均出现了临床发作,以知觉障碍、感觉发作、局灶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
HV诱发异常波发放机制主要为HV导致CO2排出过多,血中CO2低而造成轻度的呼吸性碱中毒,引起脑血管痉挛,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组织缺O2,从而出现慢波演变,若有潜在性病灶,易诱发出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3]。本组6例患者HV诱发导致癫痫发作的异常电改变最早在HV 1~3 min时出现。因此在HV诱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HV诱发1 min后脑电改变,并及时保护患者。但是与其他诱发试验不同,比如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及时停止诱发刺激即可避免癫痫发作,在HV诱发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发放时,即使患者停止进行深呼吸诱发,也无法阻止其发作。本组6例患者中,1例为枕叶癫痫,1例为颞叶癫痫,其余4例均为额叶癫痫患者。HV诱发的癫痫发作,额叶癫痫患者异常波发放的几乎同时或1 s后,即出现了癫痫发作,发作类为知觉性障碍、局灶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而枕叶癫痫患者,异常波出现10 s后出现临床发作,颞叶癫痫患者时间更长,30 s后出现可被观察到临床发作。
值得注意的是,HV中出现的慢波,甚至异常波并不都意味着异常。HV中双侧对称性慢波无论其波幅高低,出现的时间早晚,成不成节律,均应视为正常现象[4]。在HV时如果患者偶尔出现棘波、尖波等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考虑[5]。为此,对于局灶性癫痫的患者在HV过程中,尤其是额叶癫痫患者,1 min后出现的不对称的慢波或异常波,既需要继续观察,避免误诊,更应密切注意保护患者,避免诱发癫痫发作导致受伤。此外,本组6例患者中只有2例在HV诱发间期EEG监测中提示有较多量异常波发放,其余3例均为清醒或睡眠期,少量异常波或慢波活动,1例患者HV间期未见明显异常波。但异常波发放频繁的癫痫患者,HV过程中诱发异常波及癫痫发作并没有因此而提前出现。因此,监测间期频繁的异常放电并不决定HV诱发试验阳性率会升高。
既往研究认为,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年龄越小慢波出现的机率越大[6]。因此,HV阳性率在在儿童中最高[7]。但本组6例从年龄构成来看,成人与儿童比例为4∶2。并且2例儿童的HV诱发的异常波出现时间并没有比成年患者异常波出现早,相反比较延迟。病例3的患者起病年龄为8岁,在其成年期间(18岁)进行HV诱发试验,结果依然为阳性。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局灶性癫痫患者,低年龄并不是HV诱发试验阳性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随访结果显示,HV诱发试验阳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给予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上述结果提示HV诱发试验阳性的局灶性癫痫对合理的抗癫痫药物反应较好,即使患者为颞叶癫痫或症状性癫痫(尽管多数颞叶癫痫和症状性癫痫为药物难治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