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引领·三阶五环”教师研训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2019-10-25 12:30陈沸溶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研训课例教研组

陈沸溶

(南充市高坪区教师进修学校,四川 南充 637100)

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服务与支持,引领与指导。我们在长期的培训中不断实践探索,转变培训理念与实践模式,以人为本,按需施训,抓住学科教研组长这支中坚队伍,尝试“主题引领·三阶五环”教师研训模式,将教师培训从“接受式”引向“参与式”与“拓展式”,将集中培训引向自主学习,将个人发展引向共同体协作发展,点面联动,层层互动,实现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一、“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的实践背景与理念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理想状态是:培训者与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达成高度的默契认可,组成研修共同体,相互支持、相互激发,立足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获得对教育教学的理性探知与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艺术,体验专业成长的获得感、成长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然而,现实与理想存在巨大的反差,笔者所处区域教师教育存在诸多困境,我们在唤醒学员专业成长主观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与平台,把培训的效果引向深入的自我反思,通过各种举措提升“师者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树立“教师本位”的培训理念,建立自下而上、按需施训的服务体制。师训教师分组分片走访城乡45所学校(覆盖全区中小学三分之二的学校),与新教师、骨干教师、校级教学分管领导座谈,随堂听课,通过网络与线下发放问卷1846 份,收回有效问卷1759 份。综合访谈交流与问卷分析,发现以往的培训存在六大痼疾:研训理论脱离实际,虚空无力;研训主题模糊不明,拼盘散沙;研训实践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研训过程孤立脱节,分裂涣散;研训方式单一单向,传递灌输;研训主体弱化忽略,被动配合。

教师作为成人,自主性是其进行成人学习的本质属性,外部的驱动只是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指向生命体验的内在自觉[1]。教师教育首先需要唤醒与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意识,珍视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开展参与式培训,提供主题明确、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情境化的实践操作课程。让参训者在培训现场有行为的变化与认知的提升,培训后能在实践中跟进内化,实现知识技能的前后勾连及内化提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探索出“主题引领·三阶五环”教师研训模式,变培训为研训,实现研训主题横向序列化、纵向深入化,研训过程实践化、活动化,深度激活参训者的主体意识,化解我区教师教育的六大痼疾,达成培训结果学得会、用得上、悟得透。

二、“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的架构与操作

“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的灵魂核心是研训主题,研训的经脉骨架是研训前中后三个阶段,研训的血肉是层层深入的课例研修五环节。有灵魂、有经脉、有血肉的研训,扎扎实实地紧贴一线课堂的实际需求,让研训焕发饱满旺盛的生命力,深得一线教师的欢迎。研训模式的结构与流程如图1。

图1 “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的结构与流程

下面以高坪区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研训为例,具体呈现研训的流程与关键点。

(一)训前未雨绸缪,精细筹划

1.诊断问题 确定主题

研训前项目策划者与执行者组成研训导师团,与参训教师组建研训班级QQ 群,形成网络与线下两条交流通道。城乡统筹,选点调研。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常态教学把脉问诊,发现参训者在教育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及长期以来存在的难题,参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教学能力诊断级差表”,结合学科教育的本质规律与研究动态,科学制订问卷。通过网络和现场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主要主题与次要问题,确定研训主题。

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及学科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研训主题的多样化与多元化。为了形成步步深入可持续研训的过程,分析调研数据,我们分模块设计研训的主题群,在主题群下设计系列主题与相应课程。在相对长的时间段分模块围绕主题群的内容展开研训。有些主题用于集中研训,有些主题用于校本研训和教师自由研修。以此做到研训内容的序列层次化、丰富深入化,真正实现研训一体、研教一体、研学一体。

2.选定主题,明确目标

在主题群中选取当前最需要突破和最适于集中研训的主题,把研训主题及相关资源传达给参训者。参训者围绕研训主题,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教学实情,制定参训预期目标。研训导师团综合参训者的预期目标,制定能够检测的表现性目标,即学员在研训中有何具体行为实践,改变何种认知态度,完成何种任务,解决何种问题。以此克服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研训目标模糊不清宽泛笼统,走形式走过场,不重研习实践的真正发生,转变学员只带耳朵,不动口不动脑不动手的旁听者局外人习惯。

目标经由双方共同制定,形成无形的契约,双方都明白自己的站位以及到达的终点,带着目的上路的研训远胜散漫无向的被动接受。

3.课例视导,课型互补

研训导师团根据研训的主题和目标,开发相应的课例,以备研训时引领示范。我们通常准备两类课:一是本地名优教师的示范课,二是研训员的下水课。

本地名优教师德艺双馨,具有区域影响力,有旗帜标杆作用,能凝聚人心。其课堂经过研训团队视导打磨,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高超的教学技艺,深受同伴欢迎。

我们在多年的教师教育中摸索出挑战研训员的工作——上下水课。研训员上下水课与叶澜教授倡导语文老师写下水文一脉相通。研训员“亮课”让一线教师打靶观摩评议,自然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场域,拉近了与一线教师的距离,改变了传统的研训员高高在上的指令者形象,改变了研训重理论说道轻实践操作的弊病,促使研训员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又超越一线教师的视角思考学科教育,历练了研训员的理论素养,提高了研训员的实战能力,使其做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真真实实的教育教学研训工作。

两类课均来自本区域,贴近教师教学现实,利于学习研究,利于双方共生共长。

(二)训中真实卷入,互动互促

1.专题引领,理论储备

教师研训忌理论空洞脱离实践,但必要的理论介入,能推动学习的深入发展,提高参训者的理性认识,促成有方向、有理据的反思,即使“坐井”也能“观天”,还可能“跃出井底观天”。

研训前推送有关主题的相关资源,就是在为理论储备做铺垫,学员早已对研训主题相关理论发生“链接”,因而会对理论讲座更感兴趣。如让学员先来谈对研训主题的相关认识,再介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研训更深入人心。

2.课例研修,五环练能

(1)领课范能

研训前导师团已经视导准备好两种课型作为课例研训的序曲。研训员与名优教师同台上课,“行胜于言”的学习态势给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课堂给教师专业的示范引领,建立起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互助伙伴关系。引领教师反思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思考课堂教学上升的方向与空间,寻找改进的路径与方法。

(2)辩课强能

辩课重在辩,在辩中厘清概念,转变观念,知晓得失,因而需要聚焦辩论的议题,开放言论,点燃参训者思维的火把。辩课议题的来源,一是来自研训现场的临时生成,二是研训团队精心预设,议题的选择检验着研训的专业性与含金量。

在高坪区小语教研组长研训班开展的预测能力培养的辩课交流中,有教师指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阅读教学应加强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加强人文情感的教育。这个思考切中高坪区语文教育的问题,也是预测策略教学需要反思的关键点,我们把它作为辩课的重要主题。把学员分成正反两组自由辩论,在双方围绕观点针锋相对充分谈出自己的理据后,执教者说课,聚焦研训主题的理念运用和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技法,让参训者理解和把握与主题紧密关联的理念、知识、技能、技巧在课堂的落实。这样的辩课,给教师充分思考交流的时空,避免先入为主的灌输,教师获得的东西经过了大脑与心灵,才能真正强化形成强大的教学能力。

导师团要善于捕捉学员辩课交流的碎片化语言思维,进行凝练归纳,帮助学员透过课堂现象观察教育本质,让学员领悟看得见的理论,跟前面的专题理论再次对接,进一步强化理性认知。

(3)裸备夯能

在领课辩课的基础上,有了对研修主题的理性与感性的认知,不参照任何资源,每位参训者深入解读教材,独立备课,我们称之为“裸备”。“裸备”的优势在于拒绝众多资源先入为主的干扰,让参训者静心沉气地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围绕研训主题设计教学目标与流程,形成一次教案。开展组内说课交流展示,小组推荐代表全班说课交流,其余小组记录思考并建言献策。导师团提炼总结,引领指导。通过个人“裸备”,组内、班级交流,每位参训者调用十八般武艺,既当执行者,又当评鉴者,在紧张的节奏中演练,夯实教学能力。

(4)磨课精能

在第一次教案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分组磨课,同课异构。此阶段可以广泛查阅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协作完成二次教案。组内推荐执教者,其余组内成员扮演学生,揣摩学生的年段身心认知特点,分小组模拟上课。导师团队与其余小组作为观察者,从目标设定、教与学的活动展开与目标达成等方面听课反思。

各小组模拟上课结束后,小组内整理组员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导师团队总结概括,提供方向性引导。分组磨课使得认识在质疑和碰撞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思维在交流研讨中得到不断拓展,实践智慧在切磋交流中臻于完善,实现教学技能的精益求精。

(5)展课活能

在二次教案模拟上课交流的基础上,采取主动申报与导师提名的方式,选取两个小组再次集体磨课,完成三次教案,最终形成定案。借班上课,展示交流,打造精品课例。

通过“领课—辩课—裸备—磨课”研修环节的历练,“展课”行进至课例研修的金字塔顶端,活化团队成员的教学技能。

落实好以上五个环节,一次有主题有深度有发展的课例研修主体工程完成。祈门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来宝校长倡导“以课领训”教师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他们的研究表明,此种模式有效将教师培训引向教师学习,有效解决了教师培训学习的偶发、低效问题,重构了教师培训模式和体系[2]。我们培训的主体工程“课例研修五环练能”与其理念一脉相承,成效切实显著。

3.分享交流,总结反思

回顾参训学习的整个流程,明晰一次主题课例研修的流程操作,反思主题课例研修的优劣,总结参训收获。结合本校学科教研现状,制订一次操作性强、教师能真实卷入的校本研修计划,作为后期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借助校本教研的平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围绕主题进行课例研修,打磨成熟的课例,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并带动本校及周边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制订好学科校本研修计划后,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并相互点评。

在交流点评中相互启迪反思,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计划,作为最终蓝本,指导后续研训工作。

(三)训后跟进内化,辐射引领

1.跟踪指导,内化提升

一个导师带领几个学校的教研组长,落实校本研修计划。教研组长作为校本研修的策划者、执行者、灵魂人物,掌控校本研修的全局,确保研修的有序有效开展,引导教师紧贴活动,整理课例、撰写反思。导师作为引导者、观察者介入校本研修,适时提供资源与建议。全面了解各校研修的详情,发现成效显著的研修集体。

2.强强联动,联片教研

导师团队组织校本研修出色的学校,按地域位置统领部署,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携手合作,策划执行联片教研。通过“课例+微讲座”的形式在联片研讨交流中,介绍课例打磨的理念与过程,经验得失,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导师团挖掘并吸纳专业成长的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团队。

3.共研共进,成果提炼

导师团引领下的教研组长研训与教研组长引领下的校本研训形成双向互动,层层引领以点带面,实现学科教师全员研训。在理论指引与解决真实问题的研修过程中,教师其实已经迈开了课题研究的步子。导师团组织教研组长团队,在课例研修的基础上,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导师团拥有大量主题研究的资源与详实的研修过程与研修成果,水到渠成地完成大的课题研究。以课例研修为主导,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形成可循环螺旋上升的研修态势,每位参与者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者、研究者,感受充实幸福的研训之旅。

三、“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的特质与效应

1.以人为本学员本位,按需施训全情投入

人是研训的起点与终极追求。学员专业发展的需要与提升是研训的价值追求。研训以教师的需求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基点,研训主题来源于学员,来源于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学员成为研训目标的制定者,研训过程的主体,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按需施训的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学员旁观冷漠的边缘者形象与施训者高人一筹的训导者形象,二者互为研训之路的合伙人,点拨切磋交流。研训氛围轻松,研训节奏紧张,研训质量高效,变“要我学”的封闭式消极培训为“我要学”的开放式积极研训。

2.削枝剪叶删繁就简,以简驭繁点面联动

教师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情境认知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教师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才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知识也才能对教师产生意义。研训的目的首先要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不仅重视理论浸润,更要重视学员在学中做、学中思、做中学、做中思。真正达成“学会”“会做”的可视化目标。

“主题引领·三阶五环”研训模式,抖掉花架子干货满满,为研训瘦身减肥减负增效,实现教研训一体化。以课例研修为主线,训前目标清晰,训中环节紧凑,训后强化提升。以研训团队精益求精的研训态度与工作效能影响教研组长,以教研组长个人实践与理论的提升带动其校学科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学校教师专业的整体提高打造学校校本研修的特色,以特色优势学校的实践经验辐射区域学校,点面联动层层互动,实现研训效益的优化。

3.相互支持有机整合,改善生态持续发展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中坚力量,是本校校本研训的助推者,承担着上传下达的职责使命。研训中抓好抓牢教研组长这支队伍,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实现主题引领走向个性化研修,集中研训走向常态化研修,统一化研训走向自主学习,改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封闭消极状态,建立乐学、善学、勤学的专业化成长共同体。研训活动的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均实现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由个体影响集体,集体又作用于个体,共研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提升师生生命的质感。▲

猜你喜欢
研训课例教研组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课例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