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首龙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带有积极主动的情绪色彩。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根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思维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情感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开展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关键词:兴趣培养;策略;农村体育教学;思维创新;情感互动;身体素质;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64-02
兴趣有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培养的。笔者从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18年,在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课教学培养兴趣是关键,教授技能是核心,增强体质是根本。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重视,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产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农村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如何进行运动,讲究单纯的动作技巧。这种单纯呆板的讲解,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地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思维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匮乏的现状,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落实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有了兴趣,才愿意上体育课并用心听讲。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课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解广播体操动作要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边播放,边示范,然后再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集体示范,让学生体会到体操的美,感受到体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体操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曾记得,笔者的教练员说过,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在课堂设计中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价值。在学生学习体育技巧、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成长历程。学生所经历的失败、努力、成功,无不体现着生命的成长,也能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因此,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本节课有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体育课和其他艺术课有着根本的不同,更与文化课有较大的差异,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兴趣培养空间,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掌握学生动态、身体协调状态、动作的规范与否,以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对学生的一些具体动作,教师要做到用眼去观察,用心去领会,以便从中看出学生的心情是否愉悦,是否感兴趣。教师要尽力做到不放过每一个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动作。此外,教师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心理和身体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
密切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体育及文化课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利用情感互动,密切师生关系。教师要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用自己良好的品德、精湛的运动技能、对学生无比关心和热爱的思想情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学习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例如,在讲解排球运动时,教师不能机械地讲解基本动作要领,而要边讲解,边和学生互动,还要在室外操场上教学生如何传球、垫球、抢球、扣球等基本动作。这样,能使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活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培养了师生感情。另外,体育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武术体操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等方式,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教师要以学生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根本,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积极设计和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强学生体育技能指导,让学生养成自主训练的良好行为习惯,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审美情趣;要从平时课堂教学出发,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时效性、实用性。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师要主动研究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会体育教学的特色。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例如,在体育课热身运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单一的跑步和体操运动外,还可以引入小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课的趣味性;也可以利用师生互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热爱之情,进而转化为对体育课的热爱,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綜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带有积极主动的情绪色彩。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明确要求,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根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思维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情感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开展体育运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体育教学。如平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一句问候,对学生的一个拥抱,对学生的一个激励的眼神,都是一种关爱和鼓励,都能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要树立爱的意识,爱课堂、爱学生、爱这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审美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覃林.浅谈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5(36).
[2]于素梅.农村体育教学质量问题与提升策略[J].体育教学,2018(07).
[3]王艳芬.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9(03).
[4]邵尚贤.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8(09).
[5]李洪伟.农村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浅探[J].黑河教育,2018(08).
[6]顾俊健.初中生体育课堂主动参与的激发策略[J].体育世界,2018(07).
[7]管世超.影响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