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外周血NSE、CRP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2019-10-24 02:56解美玲白剑刚
山东医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脑组织外周血颅脑

解美玲,白剑刚

(1 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810007;2 格尔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颅脑损伤能导致患者致残风险上升,尤其是高龄或者合并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1, 2]。临床上对于颅脑损伤临床预后的早期预测,能在疾病的诊疗方案制定及高危患者的出院随访方面发挥作用。血清学细胞因子的检测,能为颅脑损伤的诊疗提供定量化参考指标。在神经细胞或者脑组织损伤过程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释放增加,从而导致外周血NSE水平上升[3];C反应蛋白(CRP)是炎性相关因子,其能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激活,增加对于神经细胞的炎性损害,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4];D-二聚体(D-D)是反映凝血功能紊乱的指标,D-D上升能加剧微血栓的形成,促进凝血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结局[5]。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们检测了14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48 h内患外周血NSE、CRP及D-D水平,并分析外周血NSE、CRP及D-D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同期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有明确的颅脑外伤病史,入院后经CT、MRI检查确诊;②受伤后12 h内入院接受神经外科治疗;③入院时GCS≥3分;④患者的救治过程、结局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清楚;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医学伦理规定,对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保密。排除标准:①颅内肿瘤;②重大基础性疾病(脑梗死、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③伴其他部位的损伤(全身多处骨折、重要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共选取符合标准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GOS≥4分)、预后不良组36例(GOS≤3分)。良好组男62例、女42例,年龄(39.6±13.3)岁,BMI为23.4±2.0,GCS 3~5分14例、>5分90例,颅内血肿量≥50 mL 32例、<50 mL 72例,血肿位于硬膜下55例、硬膜外37例、硬膜内12例,脑挫裂伤单发72例、多发32例;不良组男27例、女9例,年龄(40.0±12.8)岁,BMI为23.1±2.4,GCS 3~5分22例、>5分14例,颅内血肿量≥50 mL 23例、<50 mL 13例,血肿位于硬膜下8例、硬膜外13例、硬膜内15例,脑挫裂伤单发17例、多发19例。两组除性别、年龄、BMI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外周血NSE、CRP及D-D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早期(48 h内),采用一次性静脉血采集器进行肘部静脉血采集,采集5 mL静脉血后自然放置。采用杭州精密仪器公司生产的BIOSYS-2008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进行血清CRP、血浆D-D检测,配套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公司;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UniCel DxI 800免疫发光仪器进行血清NSE检测,配套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公司。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早期外周血NSE、CRP、D-D水平比较 入院后48 h内,预后不良组外周血NSE、CR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早期外周血NSE、CRP、D-D水平比较

注:与预后不良组比较,*P<0.05。

2.2 早期外周血NSE、CRP、D-D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GCS降低、血肿量较大及早期外周血NSE、CRP、D-D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表2 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车祸、斗殴或其他机械性应力损伤,能够通过物理性损伤,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最终影响到颅脑损伤的临床结局[6]。颅脑损伤在不同年龄阶段或者不同群体中均可发病,其临床预后受到脑组织损伤范围、脑出血情况及患者的基础性合并症等因素影响[7,8]。对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为临床上颅脑损伤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颅脑CT能够在颅脑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其对于颅脑损伤临床预后并无显著的评估价值;同时颅脑CT无法短期内进行定量化分析和随访,缺乏可靠的预测作用。在血清学细胞因子中,虽然S100B蛋白能够在颅脑损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作用,但其评估颅脑损伤的假阳性率>35%,对于颅脑损伤的评估特异性较低[9,10]。本研究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NSE、CRP、D-D的检测分析,能够为颅脑损伤的病情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参考性指标。

在神经细胞或者脑组织氧化应激性损伤或者炎症损伤过程中,NSE表达可明显上升。NSE水平上升能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能反馈性诱导神经元鞘膜的损伤,影响神经细胞的修复过程。CRP是炎性相关蛋白,其对于下游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加剧下游IL-6的上调,促进脑组织的炎性损害[11, 12]。D-D是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的指标,其水平上升能够反映脑血管凝血功能亢进程度;微血栓的形成能够显著影响D-D水平,促进脑组织的缺血性改变[13]。NSE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已经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证实,认为其与脑损伤的发生及病情演变有关[14],但对于CRP、D-D的研究不多。

本研究发现,预后不良组GCS、颅内血肿量、血肿位置、脑挫裂伤范围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脑组织损伤或者脑血肿等因素对于颅脑损伤的临床结局有影响。这主要由于GCS、颅内血肿量、血肿位置等因素,能够直接影响到脑组织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到神经细胞的缺血性坏死程度。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外周血NSE、CRP、D-D水平变化,发现预后不良组外周血NSE、CR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水平NSE、CRP、D-D能影响到颅脑损伤的临床结局。NSE上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主要在于NSE能够反映神经细胞凋亡程度,反映神经元细胞鞘膜组织的分解程度;CRP上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主要在于其能通过诱导单核细胞或者粒细胞的激活,最终促进脑组织的炎性损害;而D-D的上升,则能够加剧凝血-抗凝平衡的紊乱,促进了脑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最终影响到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部分研究发现,在颅脑损伤病死者或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中,NSE水平可随病情加重而显著上升[15]。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可见,GCS降低、血肿量较大及早期外周血NSE、CRP、D-D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见,颅脑损伤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NSE、CRP及D-D明显上升,早期检测NSE、CRP及D-D水平对于指导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临床上对于外周血NSE、CRP、D-D水平明显上升的颅脑损伤患者,应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包括抗凝、神经营养、高压氧治疗等措施,最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脑组织外周血颅脑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