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求真,寇丹,白玉蓉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100088)
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病变,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1,2]。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脂质水平升高以及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我国高血压发病年龄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临床发病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3,4]。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其慢性合并症较隐匿,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最为常见。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为高血压的常见大血管合并症之一,是诱发及促进高血压病情进展的一项主要诱因,亦为脑梗死的主要诱因[5,6]。血管内皮素1(ET-1)为血管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于维持血管张力及心血管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血清胱抑素C(Cys-C)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体液中,其与组织蛋白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共同作用,在动脉血管损伤及其相关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临床上常用的炎性反应监测指标,可反映血管损伤诱发的炎性反应程度。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合并CAS进行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ABT)为钙内流阻滞剂,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具有较好的抗高血压功效。为了研究ABT对于高血压合并CAS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我们特开展本次专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治疗的高血压合并CAS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与分级标准[7];②经本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存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或可见粥样硬化斑块;③在本院的就诊、治疗及相关检查资料齐全;④入组前无本次研究涉及药物应用史;⑤年龄≥65岁;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或存在重症器质性病变;③处于心脑血管事件急性期、感染性疾病急性期;④处于重大创伤、外科手术恢复期;⑤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意识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⑥对于本研究应用药物有过敏史。共选取符合标准者3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观察组中男72例、女84例,年龄(74.03±5.89)岁,高血压Ⅰ级69例、Ⅱ级87例,有脑梗死病史78例,合并高脂血症36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39例,有吸烟史42例、长期饮酒史36例。对照组中男75例、女81例,年龄(73.21±5.31)岁,高血压Ⅰ级72例、Ⅱ级84例,有脑梗死病史75例,合并高脂血症33例、冠心病21例、糖尿病36例,有吸烟史45例、长期饮酒史33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采取常规卧床休息、限制氯化钠摄入量,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ABT 2.5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为一疗程,在未见病情明显进展、无急性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均维持上述治疗方法3年。研究小组每月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遵医嘱用药情况,患者每3个月到院复查血压水平,每6个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CAS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血压、血脂、血清相关因子水平;随访3年,观察两组CAS指标变化。
1.3.1 血压 使用电子血压表测量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量时患者取坐位,坐于有靠背的椅子,避免餐后30 min内测量,测量3次取均值。
1.3.2 血脂 使用AU27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3 血清ET-1、Cys-C、hs-CRP 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取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T-1、Cys-C、hs-CRP,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
1.3.4 CAS指标 应用Siemensacuson X1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设置为7.0~12.0 MHz。患者取平卧位,使用颈枕抬高颈部将头部尽量后仰,充分显露颈部;沿颈动脉走行从下至上扫描,获取清晰图像后,测量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厚度、颈动脉狭窄度、IMT,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取均值。
1.3.5 用药安全性 纪录两组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BP、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ys-C、hs-CRP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ys-C、hs-CRP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CAS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AS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5 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3例、恶心呕吐9例、头晕6例、头痛6例、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03%;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乏力3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6例、头晕3例、头痛6例、水肿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可使动脉壁弹性降低,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组织损伤,诱发炎性反应,引起血小板过度聚集与血液中脂质沉淀,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IMT是反映颈动脉与全身主要动脉硬化程度的早期观察指标。有研究表明,IMT每上升1个标准差,则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之升高1.36倍[8]。CAS为心脑病变的必经阶段,因此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等情况是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Cys-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可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维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机制的平衡;并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趋化作用及其正常迁移,从而参与到炎性反应过程中并发挥促进作用[9,10]。Cys-C经肾降解,当血管功能异常时,肾内动脉血管亦随之发生硬化,使Cys-C的肾内降解水平下降,其血清水平相应升高。因此,Cys-C是心脑血管疾病与肾损伤的重要检测指标。同时,Cys-C是一项重要的炎症因子,与其降解的产物一同参与到炎性反应过程中,起到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硬化程度的作用。炎性反应为CAS形成与演进的重要诱因,hs-CRP为临床常用的炎症因子,能够客观反映CAS患者的炎症程度[11]。ET-1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因子,当血管内皮损伤时ET-1可出现过高表达[12,13]。
高血压合并CAS患者为脑梗死的高危人群,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逐渐降低,肾功能等诸多机体功能开始进入衰退期,且多合并有其他慢性基础性疾病,从而使心脑血管急危重症的发生风险升高。钙离子拮抗剂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物。氨氯地平为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可分为右旋体、左旋体,其中左旋体的活性可达右旋体的一千倍。 ABT扩张血管作用明确,可平稳降低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少[14,15]。因此,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其长期应用对血糖水平无不良影响,不会引发胰岛素抵抗,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ABT在降血压过程中不会使进入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对于心脏、房室间传导功能与心肌的收缩力无明显不良影响。其口服给药时吸收速度较慢,具有长效且血压波动幅度小的优点,可通过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因此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高血脂为高血压与CAS的一项共同致病基础,因此调节血脂水平是高血压合并CAS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调节血脂水平类药物,其在调节血脂的同时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的顺应性从而起到协同降低血压的作用;ABT本身并无调节血脂的作用,但其通过抑制P-糖蛋白、影响LDL受体代谢途径和细胞色素P450水平、调节HMG-CoA还原酶基因表达等发挥着协同降脂作用。当两者联合用药时可发挥相互助益的功效,增强降压、降脂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水平与血清相关因子表达均处于同一水平。治疗一疗程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随访3年,观察组CAS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ABT在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轻CAS程度方面具有确切作用。分析其主要机制,我们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①Cys-C、hs-CRP更大幅度降低,主要是由于ABT更为良好且平稳的降压作用,减轻了血管损伤及其诱发的炎性反应程度,继而减轻了线粒体钙的负荷,发挥了更为理想的抑制炎症因子过度释放作用,对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了保护作用;减少了血小板的过度聚集,减少了斑块内炎性渗出,使斑块的面积与厚度及IMT缩小。②ABT在有效降压、辅助降脂的前提下,降低了颈动脉组织与血液中脂质的过氧化程度,更有效地清除了氧自由基,减轻了动脉壁组织的损伤程度,继而阻止了CAS持续加重。③ABT通过降低ET-1的表达,起到促使胶原纤维形成、强化纤维帽、改善动脉壁弹性,继而拮抗CAS斑块内部单核细胞异常积聚,减轻CAS程度的作用。④ABT降低了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量与血管平滑肌的钙内流,缩小了血管壁的外周阻力、降低了儿茶酚胺的浓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平稳降压以及保护血管弹性作用。⑤有研究认为,ABT与他汀类药物同用时可发挥协同作用,从而起到更为理想地控制血脂水平的作用[16]。
综上所述,ABT能够有效平稳地降低高血压合并CAS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患者CAS程度、炎性反应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与肾脏合并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