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464000)刘春梅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根治是早期胃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适用范围广泛,但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严重,后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以循证依据为支持的护理优化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治疗时间及费用[2]。本研究在胃癌根治术治疗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37±5.97)岁。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1.41±5.88)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饮食及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等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具体过程:①术前护理:术前严格执行禁食、禁水操作,对患者讲解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术前2h时口服5%的葡萄糖盐水,确保手术过程中体力供给,同时术前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②术中护理:做好保温措施,加温输注液体及腹腔灌注液体,做好相关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患者液体输注量,并将晶体溶液适当替换为胶体溶液,调整输液速度,护理中不予以常规输液模式,未实施吻合口架管,同时术后腹腔内不留置引流管,应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创口。③术后护理: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必要时予以药物止痛,加强对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待患者意识恢复6h时为患者调整体位,进行翻身与四肢锻炼,术后1d时下床活动,术后2d时可尝试站立、行走,同时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暂停营养的供给。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康复指标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护理中大多术前12h即对患者禁食,4h时禁水,容易造成患者脱水、低血糖及血容量减少[3]。胃癌根治术作为创伤性手术,患者手术期间体能消耗严重,营养物质摄取不足易影响创伤的修复及机体功能。而快速康复理念通过调整患者禁食、禁水时间,可缓解手术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不进行肠道准备工作能够避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发生;术中保温措施、输液量管理等对并发症预防亦具有积极作用,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此外,通过循证方式为护理的实施寻求支持,在术后镇痛、早期康复锻炼、营养支持等措施的支持下,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加快。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d)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对比(±s,d)
组别 首次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胃管拔除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47) 3.49±1.37 1.96±0.63 1.77±0.52 6.37±0.97对照组(n=47) 4.82±1.64 3.48±0.74 3.19±0.87 9.15±1.21 t 4.267 10.722 9.605 12.2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在胃癌根治术期间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加快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