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徐桂梅 张金燕 刘雪娇 赵秀蓓 宋乐乐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乳汁喂养婴儿的方式,然而我国多数产妇缺少对喂养知识的认知,极易失去哺乳信心,导致母乳喂养现状不够理想[1]。为了有效保证母乳喂养质量,2017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对298例剖宫产产妇应用了规范化健康教育,收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9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8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8.5±1.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4±0.8)周。研究组:年龄23~35岁,平均(28.8±0.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0.5)周。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教育,以口头方式向产妇进行喂养指导,无规定的时间。研究组则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教育方式:首先评估产妇对喂养知识的掌握度,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每周末安排一次喂养知识讲座;向产妇与家属发放喂养知识教育手册。(2)教育内容:①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全面评估产妇的心理动态,向其强调母乳喂养是母亲的义务与职责,母乳中有其他乳品无法取代的优质营养物质;同时向产妇指导放松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以便缓解机体不适感。②喂养指导:按照婴儿的需求不规定时间与次数,双乳交替喂养。哺乳前清洁手部,环抱婴儿吸吮,喂养完后轻压其下颌,不可强行牵拉乳头。每日热敷乳房,保证乳腺管畅通。针对扁平、短小、凹陷的乳头,可指导产妇进行伸展护理。③饮食指导:产妇有饥饿感时先食用半流质食物,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高热量与高蛋白的食物,注意多食新鲜的蔬果,保证乳汁分泌量。④活动与休息指导:术后当日卧床休息,术后1d时可适当离床活动,并尽量与新生儿同步休息,保证睡眠充足。⑤出院指导:强调纯母乳喂养时间为6个月,之后逐渐添加辅食,定期到院复查,若有疑问可通过电话或网络与科室取得联系。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喂养情况。②两组产妇离院时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效果、护理效率与人文关怀4个方面,80分以上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喂养情况对比 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288例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对照组270例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6.64%高于对照组90.60%(P<0.05)。
附表 两组喂养情况对比[n(%)]
剖宫产属于妇产科常见术式,剖宫产产妇受伤口疼痛、不良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是母乳喂养失败的高发群体。目前,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母乳喂养质量已成为护理学者研究的重点。健康教育属于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形式,然而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全面且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导致宣教效果不佳[2]。规范化健康教育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的缺点,通过一对一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手册与开展专题讲座等多样化模式,有效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度[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规范化护理采用全方位、规范化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产妇的喂养信心与能力,保证纯母乳喂养质量。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规范化护理通过主动且细心的沟通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继而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总之,规范化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