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476600)杨方印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气体交换不能有效进行,进而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较为危重,尽早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我院通过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案对患者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重症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74例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7,患者年龄分布:47~76岁,平均年龄(58.9±2.2)岁,其中,重症支气管哮喘19例、重症肺炎18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2:15,患者年龄分布:48~75岁,平均年龄(58.7±2.4)岁,其中,重症支气管哮喘21例、重症肺炎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分型等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先添加二氧化碳出气阀,将通气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40%、PaCO2维持超过90%、呼气压力2~3cmH2O、呼气压力6~8cmH2O,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通气治疗,首次持续时间需超过2h,连续治疗3d后可适当缩短通气时间。研究组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此外,将0.8mg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60)与5%的250mL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5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第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FVC)水平(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定)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呼吸气促、困难等症状消失,肺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呼吸气促、困难等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呼吸气促、困难等症状及肺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对照组(78.4%),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现代临床多主张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对β-内啡肽相关物质与受体的结合产生竞争性阻断,从而有助于缓解患者呼吸抑制,此外,其还能维护患者气道通畅,促进患者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明显改善,进而能有效增强患者预后效果[1]。本研究中,对两组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及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79.6±8.9)%、FVC(3.6±0.8)L、治疗的总有效率(9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雷有萍[2]报告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0.79%显著高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78.95%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