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艳
摘 要 数学活动是指为了学习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而进行的活动。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活动是儿童“能力得以完善的道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可以避免学习数学知识的单调乏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73-01
活动是儿童感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活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讨了设计数学活动的必要性和原则,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数学活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数学活动的必要性
首先,从现代心理学理论来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起源于活动,智力的本质,就是将动作操作逐步内化为思维过程。因此,皮亚杰主张,儿童应该通过活动来学习,只是让学生坐着听讲,缺乏教育和发展的意义。其次,现代小学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对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通过外显的动作操作,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二、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他们希望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神秘、充满乐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顺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上做文章,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的乐园中,用快乐与自信帮助学生打开数学知识宫殿的大门。譬如,教学“7的分与合”,一开始,笔者把7颗糖块捧在一只手上,问学生:“老师的手上有多少颗糖块?”接着神秘地告诉学生:“现在老师要把7颗糖块藏在两只手里,请你来猜猜看,每只手里各有多少颗?”笔者把两只手藏到了背后。顿时,学生非常兴奋,争着要来猜一猜。笔者先让学生尽情地猜,不予以确定,接着追问:“到底有多少种可能呢?请你用小棒来摆一摆、试一试吧!”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情境中,学生满怀学习热情,探求新知,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二)利用问题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教学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进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所学知识。在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使问题充满趣味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太简单,学生不用深入分析和思考就能解答问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起不到深化的作用。问题也不能太难,太难的问题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思考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使问题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豆豆的妈妈在24岁生下了豆豆,豆豆姥姥也是在24岁时生下了豆豆妈妈,现在豆豆妈妈的年龄是豆豆年龄的4倍,豆豆姥姥的年龄是豆豆年龄的7倍。请你算一算豆豆、豆豆妈妈、豆豆姥姥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这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思考过程中进行了分析、猜测、验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解决了问题。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识,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使数学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并积极主动的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实践活动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分析,让他们通过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拉近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对小学数学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应该多采取多种方式,从生活出发,开设情景教学,从而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引起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张梅.以数学活动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17(07).
[2]郭健.运用动手操作活动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