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2019-10-23 14:21华云珍张年华张仕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探索构建

华云珍 张年华 张仕龙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教学改革举措,是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通过分析云南中医药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在近十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经验,从而提出“一个中心、四大优化、五大保障”的体系构建设想,为我国双创时代背景下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理念中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提供一种参考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323.6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5-0114-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创新[1]。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实践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云南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

云南中医药大学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学校在“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指导下,以综合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持续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

1 制约云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具有丰富的双创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学校中负责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不仅人数偏少,而且绝大部分是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就业中心的指导老师或辅导员,这些老师大多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学习,甚至从未有过创新创业经历。因此,不能很好地去感染学生,无法提升他们对双创知识学习的内生动力[3]。

1.2 中医学生的双创意识薄弱 中医学生与其它专业学生比较而言,课程专业性强、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迫,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同时,在长期中医学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规律性、复杂性学习氛围与环境的熏陶下,使得大多数中医学生们养成了严肃与刻板的性格特质,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4]。此外,学校的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中医学实践操作技术,中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选择自主创业的中医学生往往较少[5]。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学校将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设置为选修课、学术讲座或就业指导课,通常课时较少,且基本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占课时较少,甚至没有。因这些课程缺乏实操性和趣味性,且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居多,所以這些知识对中医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吃力。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更多关注的是培养适合当前岗位需要的中医学人才,更偏重于中医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重视不足[5]。

2 云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6],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7]。构建云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之中,并且纳入中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之中,将中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利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新举措、新途径,有利于拓展中医学生的就业途径,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推进作用[8]。

3 云南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

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构建以“一个中心”为目标,以“四大优化”为主体,以“五大保障”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理念贯穿中医学教育全过程。如图1所示。

3.1一个中心 以提升中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9]。

3.2 四大优化

3.2.1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建立相关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聘任制度。要建立分工明确、梯队鲜明、责任到位、标准科学的师资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对学校中涉及双创教育的老师进行科学考评,规范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从事双创教育教师的入职门槛[10]。同时,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加强学校与社会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合作,积极鼓励学校的双创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兼职,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工作[11]。

3.2.2 优化课程内容 把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来开展,撰写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内容应该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模拟实训和实践两部分。

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知识,分为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基础课[12]。模拟实训和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这类课程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模拟实训、开展实际运营项目为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高综合实践创新能力[11]。

3.2.3 优化课程时间结构创新 创业教育不仅要覆盖到学校所开设专业的全体学生,还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融入学校所有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大学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教育为主。包括创新创业人格特质的培养、创业兴趣的激发、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熏陶。大学二年级逐渐加入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的学习,有利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三、四年级除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外,主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提升活动和模拟实训、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1]。

猜你喜欢
探索构建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