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摘 要】 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而是要着力于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丰富他们的学习,推动学生去历练,去尝试,去交流,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 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探究交流;学习能力
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台之后,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在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還能发展多种能力,养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学生应当有抽象问题的能力,进而分析问题,找到探索问题的渠道,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要能够从多个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问题,来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比以往更敢于放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历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大树有多高”的教学中,我创设出情境让学生面对测量大树高度的问题,学生在体验到难以直接测量的基础上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其中就包含有利用同一时间物体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值一定的规律来解决的办法。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具体怎样来测量,小组内的人员怎样分工,学生兴趣盎然。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又关注到一些细节,比如用作标准的杆子高度不能太低,否则误差会比较大,又比如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在小组内再分小组,得出几个结果然后取平均值。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学生就积累了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具备独立应对的能力,就能从自己的想法入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并能够在实践中累积经验,发展认识,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二、在问题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未来社会的信息更替更快,学生必须要善于交流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而要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问题是一个好的载体,学生只有在不断地遇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历练,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交流能力。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种长方体肥皂的包装盒,长12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现在要将6块这样的肥皂包装起来,怎样包装最节约硬纸?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认为应该找到所有的包装方式的模型,然后在计算中比较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于是我要求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学生独立计算包装成的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组织了学生的集体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提出在列举出所有不同的包装方式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说先找到6个肥皂盒在同一层的,在同一层中再列出排成一排、两排、三排的情况,之后再找将6个肥皂盒包装成两层的。对于这样的列举方式,大家表示认同,但是有学生提出这样列举出来的情况太多,耗费的时间太长,于是学生介绍了自己发现的规律:将肥皂盒最大的面尽可能多地接触在一起,这样得出的外表面的面积最小,并且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展示给大家(所有长方体依次重叠,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在对照该学生所画图形的时候,又有学生提出疑问:假设我们将这6个盒子排成两排,比如说上面的三个取出来放在右边,这样会增加两个最大的面,但是会减少6个第二大的面,难道没有可能这样包装最节省用纸吗?在这个思路提出之后,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需要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包装纸的面积来决定,至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就成熟了,学生在交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知识。
三、在尝试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比,引导学生将比与分数及除法算式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比的比值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商,也相当于分数值。所以在出示课题之后,我直接引导学生猜想比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有的学生就将分数的基本性质套用过来: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在学生猜想之后,我请他们自己举例来验证,学生举出很多实例都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再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学生愈发肯定比的基本性质就应该是这样的。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还因为知识间的联系将这些内容都纳入了同一个体系中,并且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发现了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到猜测的重要性。
总之,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多样的能力和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视野要延伸出去,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经历更多,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