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模拟法庭竞赛管理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2019-10-23 05:47龙黎明
科教导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模拟法庭学科竞赛管理机制

龙黎明

摘 要 法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国家的学科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归属于法学学科门类下。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模拟法庭竞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优质载体。通过模拟法庭竞赛的组织、开展与总结,能在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使用好这个教育载体,需要从人才培养和竞赛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本文旨在摸索行之有效的模拟法庭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权当给同仁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学科竞赛 模拟法庭 人才培养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14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of Moot Court

LONG Liming

(Sichuan University Law School, Chengdu, Sichuan 610207)

Abstract Law education is a subject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In the national disciplin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belongs to the legal discipline. The moot court is a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y of law specialty, and the moot court competition is also a high-quality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summary of the moot court competition, it can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of law students.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educational carrier, we need to start from two aspect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simulating court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which should b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Key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Moot Court; talent trai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模拟法庭竞赛,规范的称谓是“模拟法庭辩论赛”,指的是采用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进行的法学类学科竞赛。当前国内的模拟法庭竞赛,主要是两大类型:由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出资设立、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具体举办的“‘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模式(以下简称“理律杯”),由“十一五”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主办、各校轮流承办的“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后简称“国赛”)。前者只模拟法庭辩论的环节,由法学教育届、實务届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直接以“评委”的角色参与比赛,可以向参赛学生提问或直接参与讨论。后者以刑事诉讼庭审为主,模拟整个庭审过程,参赛学生需要模拟除合议庭和法警、书记员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承办高校聘请教学和实务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模拟合议庭,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进行比赛。两个类型的竞赛,围绕事实与法律的辩论都是核心内容,理律杯侧重以案说法和法理学术研讨,国赛偏重庭审实务操演。

目前,各法学院校都重视并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以期弥补法学教育实训之不足,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模拟法庭竞赛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意义且亟需重视的课题。

1 模拟法庭竞赛管理机制的构建

1.1 参赛队员选拔机制

据了解,各院校的参赛队员的来源主要有:校内模拟法庭竞赛的优胜者;组织专门的选拔赛按照竞赛标准挑选的队员;发布招募令,学生自主报名或学生推荐,由竞赛指导教师择优挑选的;教师直接挑选并刻意培养的竞赛苗子。

实践表明,成规模的校内竞赛和专门竞赛选拔参赛队员的模式效果最理想。一方面,学生有初步的竞赛体验并积累经验,有利于快速展開赛队训练和备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获得他信,形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状态和参赛备赛氛围。更为突出、重要的是:成规模和形成传统的校内竞赛,参赛学生在备赛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向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授课老师请教,老师能根据赛题案例直接教学,如此便能切实地反馈积极效应到法学的学科主课堂教学。

因此,有条件的高校能组织成规模的校内竞赛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举措。一旦校内赛形成规模和传统,也有利于扩大实训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机会以赛代训;能更好地选拔竞赛苗子,更能将模拟法庭竞赛的教育效益放大。

1.2 指导教师招募机制

实证显示,竞赛指导教师的招募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教学科研任务较为繁重,教师们即使有心也无暇带领学生训练和参赛。长达月余、甚至数月的赛队训练会较长期地牵扯教师的精力。临时招募教师,客观上存在随意性,也缺乏持续性。因此,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教师招募机制,以激发和保持教师们的参赛热情和积极性。常见而有效的机制有:

(1)开通招募平台,吸引教师自主报名。经调查,多所屡获全国性模拟法庭竞赛佳绩的高校招募赛队指导教师均采用此模式。发布招募令时,公布当年的竞赛规则、赛题等赛事信息和取舍标准、奖励办法,方便教师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和时间计划决定是否参与。如此不仅公平公开,还利于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人尽其才。

(2)选派指导教师。部分院校没有常设机制,院校一旦决定参赛,往往有针对性地请具体专业学科的教师临时指导。这种模式适合刚刚起步参与模拟法庭竞赛的院校。

(3)聘请外校指导教师。部分高校会聘请外校指导教师。其动因主要包括:对单次竞赛成绩的追逐、本校本学科师资薄弱、有意通过竞赛指导密切与具体教师的联系便于引进人才。一般地,如果外聘指导教师,但不能有效地激励本校教师参与或者获得人才,是需要进行经济考虑和综合核算的。

(4)通过校友会资源招募实务导师。目前国内政法院校建设有完备的校友联络机制的,往往都具备参加各类赛事的实力。实践也证明,有实务导师参与指导的赛队,也往往能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以竞赛为纽带加强校友工作,同时也增强赛队实力。

1.3 竞赛保障机制

(1)常规管理保障机制。据考察,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教务处(科室)统筹模式、团委学生工作处(科室)管理模式、实践教学中心(法学学科实验室)管理模式、完成任务临时搭建班子模式。

要发挥模拟法庭竞赛的教育效用,常规管理保障机制是必要的。竞赛涉及到的人、财、事等,除了备赛、竞赛的事务,大量的后勤保障和支持如果没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至少要从赛队中安排专人落实。简言之,竞赛是一个体系,管理和保障、支持的也应该是一个体系。对赛队进行管理、保障和支持也能训练有关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也是赛队建设的价值之一。

(2)对指导教师等的激励机制。对于参加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以及带队、管理和支持教师,设立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激励的内容,包括认定教学工作课时、认可竞赛优秀成果并转换到教学职务评定标准中、单次竞赛优秀和优秀学生选培成果的直接奖励(精神和物质的)等。这既是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其劳动的肯定,也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激励;既有利于学科竞赛的开展,也有利于优良学风教风的形成和传承。

(3)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严格说来,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竞赛能得到成长和进步,参与训练和竞赛都是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本分。但学生备赛、参赛会耽搁部分课程的学习进度,如果不对学生予以适当的激励或者补偿,学生和学生家庭可能并不愿意支持。具体的机制,各地各校有所不同,常见的有:学分补偿,即完赛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选修课学分;设置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鼓励积极分子;设置“特长生”通道,协助优秀学生通过竞赛获取推免机会;设置人才库,在特别的就业机会出现时予以主动推荐和积极举荐。

2 多级梯队人才库建设及培养机制的构建

充分重视模拟法庭竞赛在法学实训方面教学功能的院校,一般都会有竞赛的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近期目标。建设一个“多级梯队人才库”、建设能同时应对不同层次竞赛的多支高水平赛队,这是高水平法学院校的当然选择。

2.1 建设多级梯队人才库

(1)建设校内赛是人才库建设的基础。事实与实践证明,校内赛的选拔模式能发现竞赛的好苗子。校内赛分阶段进行,在初赛阶段启用国内大赛往年的参赛队员,特别是优秀获奖队员,由他们担任评委;在复赛阶段逐渐加入专业教师参与评审;半决赛和决赛再请实务导师参与评审。如此,既能把赛事水平逐级提升,又有利于层层筛选苗子。更主要的,对于绝大多数低年级参赛学生而言,没有晋级也并不妨碍其被选入人才库。而不同层级环节的选手可以组成不同的年级梯队。进而能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人才库。

(2)给人才库确立正式名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建专门的学生学术型社团,在社团中落实“人才库”的架构。这样,对入选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基本身份的肯定,也能让人才安心训练,在公平的库内选拔中参与上场机会竞争。这也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建设。

2.2 创新并探索人才培养机制

全国性模拟法庭大赛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赛事,需要参赛学生具有扎实的实体法知识,同时具备诉讼法知识和一定的实务能力。在具体能力指标上,需要参赛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表达能力(文书写作、口头表达等)和一定的学术能力,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兼具高智商和高情商,还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1)加强法学主课堂教学所照应不到的辩论能力的训练。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辩论队的训练,或者把模拟法庭竞赛人才放进辩论队进行训练。当然,在大一就从辩论队中选拔出口才好、逻辑思维强、形象气质俱佳的同学进行长远培养,也是一个常见方式。据此形成训练程式:在大一以培养其辩论能力为主;大二开始提升模拟法庭竞赛能力,以低级别比赛训练综合能力;大三,进行拔高集训,以参赛为主要任务。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综合调动各种学科资源,选拔“智囊型”队员。模拟法庭竞赛的赛队中,需要有学术能力加强的成员,这能让赛队的备赛效率得以提高。学术能力强的队员,可以作为替补而不直接上场,但完全可以在备赛时协助指导教师完成训练和备赛任务,能成为队员中的智囊和教师意图的接收与转换器,有效沟通指导教师和赛队成员。

(3)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充分借助院校的实践实训基地,在实务能力方面对赛队成员进行专项特训。实践表明,从法学知识应用到实务转化为能力,对于智商情商俱佳的学生而言,仅仅需要的是一个启发或一个点拨。这样的专项训练不会占用实务部门的太多时间,但效果会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 屈茂辉,陈锦红.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5(2).

[2] 张姿炎.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3).

[3] 代艳丽.学科竞赛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9).

猜你喜欢
模拟法庭学科竞赛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高校法律教学方法研究
民办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