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2019-10-23 02:29朱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朱伟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具体的例子来使学生经历从“为什么”的疑问到“怎么办”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认知冲突、知识生长、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形式的情境,驱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为什么;怎么办;提高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到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应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到教学的内容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几种策略的教学尝试探索。

一、从实际经验出发,让学习成为需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段:

师: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儿一个游戏,叫作“心有灵犀”。这是四年级二班同学的座位图,老师会把小红的座位告诉一位同学,让他用一句话来描述小红的座位,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出小红的座位,有信心找对吗?

(让一位同学到讲台前,给他看小红在图上的位置)

生1:第2排第4个。

生2:第4竖行第2个。

生3:第3行第2个。

……

(课件中展示小红的位置,学生找的有对有错)

师:你们找的对吗?为什么同一个位置,说法却不一样呢?

生:有人是从左往右看,有人是从右往左看。

生:有人先说横行再说竖行,也有人先说竖行再说横行。

师:看的角度不同,说的结果也不一样,可是,你的说法你明白,他的说法他理解,但是咱们交流起来你觉得怎么样?

生:不清楚,容易产生误会。

师:怎样才能统一、正确、简明地说出小红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

在苏教版教科书中,本课是通过提问“如何正确、简明地表示出小红的位置”引入新课。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对这一情境进行了再设计,加强了认知冲突,通过“根据描述找位置”的游戏,学生发现了没有统一的规定,大家很难找到正确的位置。这里,笔者以设置认知冲突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统一、正确、简明地说出小红的位置”,产生学习本课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需求。在下一阶段介绍“行”和“列”的知识的时候,不显生硬,学生使用“第几行第几列”来描述教室里的座位便发自内需。

二、从已有知识出发,让知识继续生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长度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了?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板书)

师:关于长度单位,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你说的是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我们发现相邻两个长度单位(指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生齐:10!

师: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测量不同的物品,我们会用到不同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觉得,测量长度,我们就用这4个长度单位够了吗?

生:不够。

师:如果人们要创造出第五个长度单位,你觉得它应该放在哪里?它与现有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我们一组认为,第五个长度单位应该在这些长度单位的前面,它比这些长度单位都要小,它与现有长度单位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是微米。

生2: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放在最后面,叫千米,它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在马路上见到过千米。

师:哦,你是在生活中见过千米这个单位,它和现有长度单位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千米等于1000米。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生长性的,学生在学习千米之前,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本节课笔者在教学千米知识之前先系统整理复习了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生长型的知识网络。在新知教学部分,鼓励学生“创造”新的长度单位,“创造”不仅仅限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千米,学生创造出的微米、十米、百米等單位,笔者也给予了赞同与鼓励。通过“创造”将新知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在学生完成本课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长度单位”系统知识网络的建构。本课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生长,学生在发现新知的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生长、能力生长、信心生长。

三、从动手操作出发,让概念生动形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师:南通的板鹞风筝让我们想到了“对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对称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对称图片)

师:大家都被这些物体的对称美深深吸引了!数学中还专门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行了研究。

提问:(出示三幅主题图)这些对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这些图案两边完全相同。

生: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

师:如果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就得到这些平面图形。

(出示平面图形:飞机、蝴蝶、天坛)

师:这些平面图形还是对称的吗?你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图形?

生:把它们剪下来,然后对折。

师:同意这个方法吗?老师课前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三个图形,从信封中拿出这三个图形,折一折,看一看。

(学生动手操作)

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

生:这三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都完全重合了。

师:刚才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能再大声地说一遍吗?

生:完全重合。

师:你们能举个例子来说说什么是“完全重合”吗?

(动作:自己左右两手掌重合)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作“轴对称图形”。

数学学科的知识概念是抽象的,但不代表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抽象乏味的。“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如何将“轴对称”这一具体形象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添加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本节课通过让孩子从“做中学”,以动手操作进行折纸的方式初步理解“完全重合”的概念,用“左右两掌重合”这一动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的过渡。学生在折纸操作的过程中,不仅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也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耳倾听等形式,更好地促进了思维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从踊跃展示出发,让知识为生所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师: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我们接着来看,有一种饮料含有三种成分。其中,苹果汁占百分之六十,胡萝卜汁占百分之二十五,水占百分之十五。请大家试着在活动单上写出这几个百分数。

师:这里的60%表示什么意思?

生:苹果汁占饮料总量的60%。

师:你能画图表示60%吗?空白部分占百分之多少呢?

(学生独立画图,全班交流)

生1:我是这样画的,60%比一半多一点儿。

生2:我是这样画的,60%就是10份中的6份。

生3:我是这样画的,60%也可以看成 。我就把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涂了其中的3份。

生4:我是这样画的,我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6份就是60%。

师:大家都很棒,不管是用哪种方式表示60%,我们都是把谁看作是单位“1”?

生:饮料总量。

“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难点就在于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这一课中,笔者不仅仅是追求学生对于百分数这一概念在形式上的理解——看到“果汁含量60%”就表示“纯果汁占饮料总量的60%”,而是要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百分数与之前学习的分数、小数和比之间的联系,而最能够联系起这几种数与数量关系之间的纽带,就是画图。学生在画图展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还需要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被其他同學理解。笔者认为“生生互动”的展示形式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之一。当然,学生课堂展示的途径远不止画图展示这一种,言语表述、动作展示等形式都可以成为小数学课堂展示的形式。

笔者通过尝试以上四个教学片段中探索四种策略的应用,对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同类型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的形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注意力规律以及课堂中的自我实现需要等方面,总结出以认知冲突、知识生长、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四种形式的情境,驱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丰富课堂学习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生长,从而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学习兴趣小学数学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