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泽红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目标
1.通过自学会写6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积累一些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读写结合,让“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课堂。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美读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抓住重点词语的朗读了解屈辱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
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原因。
探究课文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匠心。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说教法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我采用先让学生第一节课预习导学案内容,并检查自学效果,然后第二课时采用以读代讲,读思结合,读中感悟,微课借助, 写话提升的教法,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一同提升,把传统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课堂更高效。
五、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为学生准备导学案。
六、说教学过程
我除去传统话语与学生交流,还把思维的挑战、矛盾的冲突、情感的波澜也纳入了进来。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是:
(一)整體感知奔重点,理解课题蒙情感
(二)读思结合想画面,微课展示升情感。
(三)巧设环节破难点,回归目标吐心言。
第一环节 整体感知奔重点, 理解课题蒙情感
开课伊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一一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圆”是圆美无缺的“圆”、“明”是光明耀眼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接着让学生用自豪骄傲的语气说:圆明园。旨在让学生读的氛围中感受圆明园的精美壮观;然后语气陡变,用沉痛的情调读“毁灭”后的惋叹,再读课题,引导在反复读题的过程中蒙生情感,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接着借助导学案上重点的字词和课文段意小标题课件出示5分钟内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用说说你心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提示学生用总结性的话说说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学生说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边有民族建筑,有西洋风光等宏伟建筑,有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接着我打破常规,先抓首尾,引发学生叹惋之情。学生读开头段悟出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读结尾段悟出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火烬”,我抓住“不可估量”“化为火烬”两个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引发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叹和惋惜。把表现圆明园艺术价值很高的句子读一读,既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又领悟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节省了时间,效率很高。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不可估量呢?使学生顺利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第二环节 读思结合想画面,微课展示升情感。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接着同桌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出示微课课件:欣赏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画面。我出示了三组画面:同学们一一说出每组画面的内容。第一组是说圆明园的布局美,结合图片用文字的话形容“许多小园像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第二组是说圆明园的建筑美,引导学生用“有……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式把这组画面呈现出来,再用“漫步园中,有如……”的句式来感觉引发学生畅游其中美的感受。第三组是文物美,先一一说出看到了什么并分类说,青铜利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把它总结为“珍贵文物”。引导学生找文中宏伟建筑和文物珍贵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那一句话读出来,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叫一学生用动听的声音把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画面读给同学听的环节不断读三四自然段,这样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接着又用这么美的园子又是怎样被毁灭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后面内容的学习,先默读最后一自然段,把里边的动词找出来,“闯”“掠”“搬”“毁”“烧”,着重理解两个词“凡是”“统统”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透过这些文字,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略者的丑恶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同学立刻蹦出“土匪”“强盗”“卑鄙无耻”“毫无人性”“野蛮残忍”的词语,再课件演示火烧圆明园的经过通过男女轮读:该重读的字重读,该拖长声音的词拖音,读出辛酸愤怒仇恨的味道,读出毁灭无奈惋惜的心情,更加深了对情感的理解。此时,我抓住火候,擦去板书,边擦边总结,宏伟的建筑没有了,珍贵的文物没有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一切都化为灰烬。剩下的只有什么?微课展示烧毁后的园子,引发学生说出荒芜空园,残垣断壁,我继续引发学生:毁掉的不光是?学生再回顾宏伟建筑,珍贵文物,还有什么?适当点拨学生说出民族尊严。这时课文的重点难点也顺势突破了,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它说一遍,进行了语言训练,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读思结合,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环节 巧设环节破难点,回归目标吐心言。
在顺利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重点难点上,继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按说课文重点是写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写它昔日的辉煌?”学生交流汇报成果:为了激起我们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记住这惨痛的教训,增强民族使命感。
通过图片和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教学中,我设计擦去板书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瑰宝,精华,世界名园的环节,引发学生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悲剧呢?有人问:当时我们的政府哪里去了?军队为什么不抵抗?根据导学案上显示的资料二,叫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纷纷说出清政府只顾自己逃跑,不顾国家危难和人民生活,军队作战力不强,人民也心不齐。尽管字眼不准确,但是意思基本理解了,这时我引导悟出”落后就要被挨打”的道理。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学生情感不平,写话的愿望便油然而生了,我在学生情绪积极的情况下布置了作业: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作为一个爱国少年,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拿起笔不到很快写出自己的心言:有位同学写的很好“落后受欺凌,强大护我家”,还有写“我们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决不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等等,通过写话吐情,达到了预期学习的目标。最后我让同学补充板书的空白,他们写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然后全部齐读这八个大字,牢記心中,结合新时代的中国梦结课——我们要为实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把学文与现实连接起来,使学生在发奋图强的愿望中回归现实,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了课文的层次思路,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不可估量”,又体现了侵略者把它“化为灰烬”罪恶,以及在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损失的“不可估量”,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代讲,读思结合,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回归“本色语文”。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文本活了,老师活了,学生活了,这就我们追求的生命,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学生最终把文中包含的道理,蕴含的感情,期待的结果运用到生活学习做事中,也是一件收获莫大的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