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杨显祥 吴飞 颜慧 韩珂珂 丁文岭
摘要:扬州市是全国河蟹的重要产区,经过多年发展,河蟹产业已成为全市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拳头产业。本文阐述了扬州市河蟹发展历程、模式演变和产业特点,分析了河蟹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河蟹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蟹;产业;发展状况;对策
扬州市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南临长江,北有里下河水网地区和江苏省第三大湖高宝邵伯湖,中有京杭大运河和通扬运河纵横交错,常年水域滩涂面积15.3万hm2左右,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扬州市着力调整养殖结构,突出发展特种水产,河蟹、罗氏沼虾、甲鱼、鳜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迅速[1]。河蟹是扬州市特种水产养殖起步最早的品种,也是养殖规模最大和品牌最响的品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河蟹产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全市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克服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瓶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历程与现状
1.1发展历程
1984年,江都吴堡最早用蟹苗养殖河蟹,1988年蟹苗进行池塘养殖试验获得成功。1990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达3 440 hm2,之后随着河蟹价格一路走俏,加之蟹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有力推动了里下河地区外荡养蟹和池塘养蟹迅猛发展。从图1可见,1996-2018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总产总体呈现持续增加趋势,1997年、1999年、2002年和2013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分别达1.5万hm2、2.0万hm2、2.8万hm2和3.4万hm2;1999年、2001年、2007年总产分别达1.0万t、2.5万t和3.0万t。从单产水平看,与面积、总产趋势不同,1996-2002年,全市河蟹养殖单产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201.0 kg/hm2增加到976.5 kg/hm2,增幅达385.8%;2003-2018年,全市河蟹养殖技术已比较成熟,单产水平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在859.5~1 086.0 kg/hm2之间波动,16年间平均单产946.5 kg/hm2,2018年河蟹单产较上年增139.5 kg/hm2,在养殖面积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单产、总产的增加。
1.2模式演变
纵观扬州市30多年河蟹产业的发展,养殖技术和模式的不断进步是全市河蟹产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1986年,随着长江蟹种资源的发现,全市开始发展湖荡养殖河蟹。至1990年,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探明了在大面积范围内对湖荡养蟹的放种量、饵料结构、成蟹起捕和鱼蟹混养方式,解决了通过强化培育蟹苗,使之适应湖荡水域环境能力的技术难题,湖荡河蟹养殖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1992年,养蟹水域从湖荡逐步向河沟扩展,养殖模式有鱼蟹混养、池塘单养和稻田养蟹等。1996-1998年,重点推广了温棚培育幼蟹技术和河蟹缩短周期养成技术,1997年温棚培育幼蟹技术应用面积达13.3万m2,全市成蟹商品规格普遍提高。1999-2000年,全市上下大力推进里下河水产特色产业群建设,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形成了宝应山阳、安宜、广洋湖、射阳湖以及高邮湖滨等河蟹区域特色养殖基地。2001年以来,扬州市以河蟹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蟹技术,有力带动了河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河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1.3主要特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扬州市河蟹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水平稳步提高,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全市渔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多年来,河蟹养殖面积一直处于全市特种水产品第一位,2018年全市养殖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列江苏省地级市第二位。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全市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不断探索研究围栏养蟹、外荡养蟹、池塘养蟹和稻田养蟹等多种养殖方式,积极推行“稀大高”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河蟹规格和质量,经过不断的技术总结,养殖技术基本成熟。二是品牌声誉逐步提高。全市上下紧紧抓住河蟹产业生态、质量、品牌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组织河蟹企业参加国内外品牌展销会和品牌发展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扩大河蟹品牌影响力,品牌创建取得了显著成效,“宝应湖”牌大闸蟹连续四届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2],2017年荣膺“中国十大名蟹”之首,“宝应湖”、“高邮湖”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王鲜记”大闸蟹被评为“中国水产明星水产品”。三是增收作用十分显著。2018年全市河蟹产值达到15.3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13.4%,渔民人均从河蟹产业中获益14316元,占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的62.8%。河蟹产业已成为渔民增收的“黄金产业”,成为宝应、高邮、江都等县(市、区)农业产业中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2存在的问题
虽然扬州市河蟹产业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2.1产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全市河蟹生产经营方式以“单打独斗”式的个体养殖户为主,规模效应仍未形成。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全市成立了一些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但缺乏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数以河蟹养殖经营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运作不够规范,河蟹产业总体上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由于河蟹上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大批商品蟹起捕上市时常出现竞争无序、竞相压价的现象,这种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難以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也不利于河蟹品牌建设。
2.2品牌效应没有充分彰显
经过全市上下多年的努力,以“宝应湖”为代表河蟹品牌在国内消费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高邮湖”“王鲜记”和“江滋源”等河蟹品牌也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市场上品牌蟹的销售价格通常为同规格普通河蟹的2倍以上,据统计,全市每年能够以品牌蟹销售的河蟹所占的份额仅占3%左右,相当数量的高品质精品蟹达不到优质优价,品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知名品牌河蟹的效应没有充分得到彰显。
2.3标准化生产不平衡性较大
标准化生产是保障河蟹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3]。近年来,全市加大河蟹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河蟹标准化生产,从环境营造、苗种放养、水体调控、饲养管理、病害防控等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和理念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标准化生产养殖面积比例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特别是部分养殖户对池塘生态环境的营造和修复缺乏系统认识,放养密度高,管理较落后,导致水环境恶化,河蟹规格偏小,品质较差,在河蟹标准化生产方面不平衡性依然较大。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河蟹产业是扬州市渔农民重要致富产业,蟹业兴则渔业兴,合理的政策引导十分重要。一是科学规划引导。要结合水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对全市河蟹宜养水域进行调查摸底,依据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优化河蟹产业结构,积极与“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相结合,制定一个“产、加、销”一体化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在河蟹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和科技服务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切实抓好蟹池标准化、物质装备、生态环境等建设,为河蟹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要加大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力度,提高河蟹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渔农民调整养殖思路,积极应用生态健康养蟹的生产模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养殖风险,实现从“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走出一条大规格、大品牌、低密度、生态化生产的高质量河蟹产业发展道路[4]。
3.2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个产业竞争的集中体现。一是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品牌与质量是河蟹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密不可分的关键要素。要以质量打响品牌,以品牌规范生产、开拓市场,开展河蟹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抓好标准体系与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河蟹供应“从池塘到餐桌”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二是注重宣传推介。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河蟹节庆活动,到国内大城市举办河蟹产品推介会、发布会,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十大名蟹”等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河蟹质量评比活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河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河蟹品牌的含金量,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三是拓展销售渠道。要进一步提升河蟹电子商务营销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网上市场,实现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礼盒销售与批量销售相结合,提高销售效益和效率。
3.3培植龙头企业,提升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龙头企业在河蟹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5],要在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一是提高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对河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支持成立各级河蟹专业协会,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带动 ,规范动作,强化服务,引导河蟹生产从单一的产中环节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提高河蟹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真正使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连接起来,提高蟹农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能力,解决分散经营的弊端,减少经营环节和生产管理成本,为渔农民增收创造广阔的空间。二是拓展产业链。目前扬州河蟹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企业很少,要积极发展深加工,将池塘、稻田等水体养殖的规格较小的商品蟹加工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促进河蟹养殖,获得更大效益。要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挖掘蟹文化,加强河蟹与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有机结合,举办有民俗文化的蟹节,全社会都来关心蟹产业,把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之中,推进休闲蟹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扬州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扬州市志(1988~2005)[M].方志出版社,2014:806-819.
[2] 王家军,李金贵,陈强.宝应县河蟹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0(5):20-23.
[3] 樊宝洪,罗飞,王永明.江苏河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5(6):56-59.
[4] 宋迁红,赵永锋.浅析兴化河蟹价格指数及河蟹产业情况分析[J].科学养鱼,2014(4):13-17.
[5] 樊宝洪,周宏华,朱健.河蟹产业快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河蟹之乡”江苏兴化永丰镇的调查[J].中国渔业经济.2010(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