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云 刘鹏 杨柳
摘要:VR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与虚拟数字体验相结合,开发新的博物馆体验产品已经成为时代的热潮。2015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及应用广泛,虚拟现实技术与专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业态,在行业企业中已具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比如虚拟现实技术与居住空间结合的业态已经广泛应用。然而,虚拟现实技术与宜兴窑的结合则还没开始,有待去研究和发掘。因此,文章将从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与宜兴窑结合的技术开发要点进行总结与提炼。
关键词:宜兴窑;虚拟现实;体验
1 项目前期
宜兴窑虚拟数字体验馆设计是让人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以交互互动的形式来进行体验宜兴窑这一古代烧炉技艺的魅力。因此,其关键技术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建模-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交互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美工和整体设计构思的全力协同才能够全面丰富的展现6000年宜兴窑的魅力,使“宜兴窑”文化变为“活的历史”,让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即可探索紫砂窑址的魅力。
1.1 宜兴窑建造技艺
研究的伊始在于摸清并弄懂研究对象,项目组成员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之下多次前往宜兴丁山和宜兴图书馆,档案馆进行调查。为取得实际1:1的模型效果,对整个窑体进行详细的测绘与整理,便于后期技术实现。
1.2 宜兴窑烧制技术
对宜兴窑的建筑构造原理及烧制方法多次进行实地踏勘,与现场宜兴窑窑烧制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总结并记录烧制方法。
1.3 背景文化收集
在博物馆对产品的体验中,不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考察数据,更多的还需要考虑到后期参观的体验性和趣味性。因此,在资料的收集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宜兴窑背后的文化收集,具体包括“宜兴窑”形成的历史传说,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
2 VR虚拟技术实现
VR虚拟现实技术在业界早有研究,但早期因为它开发技术的复杂性和造价,大多数主要应用于航天技术的开发和训练上面。2016年是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年,随着VR设备价格的下跌和VR眼镜的普及,VR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各行各业。VR虚拟现实技术最重要的在于其可以远程实现交互体验,当人们带上VR眼镜后可实现360度沉浸其中的环绕效果。目前,VR虚拟现实技术输出端口有PC端,手机端和VR眼镜,VR手套等VR设备端口输出技术。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VR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不断的更新与变化,2017年底,我国多个企业研发出可以多人协同的VR技术,这种形式的输出方式可以实现多个体验者在同一个虚拟时空中体验环境,而且不限定体验者的场所,为体验环境的多样化带来可能性。
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宜兴窑虚拟体验馆的设计时,合理的选取恰当的VR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是在制作之前就需要考虑与衡量的。结合前期对宜兴窑基础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在进行VR虚拟现实技术展现时,将划分为二大部分。
2.1 宜兴窑建造结构的VR虚拟展现
宜兴窑又称宜兴古龙窑,因其依山就势建造于山坡之上,形似一条盘俯的巨龙而得名。古代的匠人们利用现有的山体,挖掘洞穴,在里面烧制瓦器陶器,充分利用火势的自上而下的升温原理,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而它的构造也有别于现有的建筑,分为窑头,窑身及窑尾。窑身外壁以白土砌筑,共有麒麟洞42对,内壁以砖石砌筑为圆拱形,窑身上面为遮盖风雨与日晒搭筑木质廊架。这部分向参观者介绍宜兴窑的整体建筑造型与结构,使参观者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全面的了解宜兴窑的建筑构造,在VR技术中可使用360度全景观察,使各个角度都能够被观看到。
2.2 宜兴窑文化历史的虚拟体验
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又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宜兴窑形成的历史传说,也就是当地流传甚广的乌龙为救当地居民免于旱灾之情,冒玉皇大帝处死之罪向丁山蜀山一带喷水,而后被天兵天将处死,埋于蜀山。死后身体幻化为龙窑的前身。这类传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在使用VR虛拟现实技术时,可使用视频展示加详细的解说来增加这部分内容的体验效果。
第二是宜兴窑发展与形成的历史背景,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和有关专家的论证,宜兴窑始于明清时期。1936年,丁蜀地区共有七十六座龙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少窑被毁于战争。截止目前,丁蜀镇有两座龙窑:“前东窑”,全长42米,位于丁蜀镇前墅村,建成于明代,至今仍在使用并烧制日用陶和部分紫砂壶器具,被称为活的龙窑。另一座“前进窑”建于1958年,目前早已废弃,不再进行烧制。因为,龙窑烧制需要大量的松枝或者竹枝,而且火势的掌控难度较大,历史上,宜兴窑也因为这些技术尝试着改革,1919年试图利用煤炭烧窑,后又中断,在1958年,通过尝试以煤代柴成功后,开始推广。因此,目前的前东窑在烧制时,是使用煤和竹枝叠加烧制,节省了部分能源。
第三是宜兴窑的周边的风土人情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宜兴窑的现存代表前墅古龙窑位于江苏宜兴市丁蜀镇的前墅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依山傍水中是制陶人家的辛苦耕耘。一群质朴的烧窑人至今守候着这座古龙窑。该部分主要针对主要展现出宜兴窑背后的风土人情与周边环境。明清时期宜兴窑烧造的陶器主要通过河运向外进行销售。因此,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宜兴窑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现可以使参观者全方位的对周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
以上是对宜兴窑虚拟数字体验馆设计的技术中所遇到的开发要点的总结与概述,在设计的过程VR虚拟现实技术因其自身发展还不成熟,佩戴体验不够大众所接受,设备价格较高等等原因,目前仍处于发展之中,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李新建,贾俊.宜兴“双城记”:中国陶都&东方水城[J].建筑与文化,2014,(1):206-213.
[2]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J].文化遗产,2006,(1):49-50.
[3]杨帆.宜兴紫砂制壶工艺与饮茶文化[J].装饰,2008,(2):30-33.
[4]王烨峰,孔令龙.缝合历史碎片——恢复城市记忆——宜兴老城风貌保护概念规划[J].江苏建筑,2006,(3):2-3.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宜兴窑虚拟数字体验馆设计》;项目编号:201813749003Y
作者简介:卞云(1997-),女,江苏盐城人,专科,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刘鹏(1997-),男,河南漯河人,专科,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杨柳(198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