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019-10-21 22:09黄罡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摘 要:万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所提倡的,基于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前提,校企合作应该就当前学生就业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推行校园与企业合作的双赢的局面,更要以市场为出发点,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校企内外相关资源,完成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教育机制;

在我国,校企合作是新兴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以教学实践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这类教学培养机制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当前校企合作方式仍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特别当地企业配合与参与程度不高,高校与企业两者在协同育人的机制中诉求方向不一致,导致两者相互协同不充分,本文将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不同方面的探索,实现科学育人的培养方案。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

(一)校内实验质量低,标准差

基于近年来生源成为高校运营的达问题,很多高校施行扩招的方案满足自身的运营方针。面对扩招后,学生的教学、实习、就业问题,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工科类专业,需要大量的实验场地,而当前高校实验资金少、实践项目难以开展,很难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校方面,仅仅为了学生的高分成绩而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培养,忽略对学生教育,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探索,不能将学生的教育培养机制行程良性循环的有效方案,使高校全案教育内容实施更加困难[1]。

(三)企业实习制度模糊,协同育人难以纵深

大多数企业认为,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校占据主体地位,是培养人才的主导,而学生来到企业实习,给学生的都是一些容易操作的实习岗位,没有对学生进行教学理论方面的实践培养工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难以学生教学做于一体的校企协同合作机制。而利用学生,正好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支,维护成本利益。还有一些企业为了申报高新科技企业项目,获取额外的资金补贴,所以才会语高校签订协同育人协议,但在企业申报项目成功后企业对校方人才合作内容方面毫无作为,影响对人才的培养。

(三)政府调控不力,协同合作难以开展

政府部门是协调校企合作的主体,特别是在进行相关组织、管理、监督、保障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实施策略的方案定制。若没有形成有建树性的指导方案[2]。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配套方案的不完善,对企业和高校合作機制上就会出现协调责利不明的现象。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的建立。

二、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创新

(一)地方支持行政化

相关教育监管部门应积极出台校企协同育人激励政策,将校企协同育人纳入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之中,特别是对于校企协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帮助校企双方执行教育全案中更好的履行责任和义务[3]。这样才能鼓励校方,注重对人才培养,同时鼓励企业将技术研发、实践基地的建设纳入与校方合作方案之中,通过政策的引导,完善双方协同育人的教管工作。

(二)产学研制度化

高校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形成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渠道。教学计划要突显出实用性与灵活性,这样才能完成培养目标的定制,还能坚固企业发展的实质[4]。针对当前的核心课程进行实践模拟育人训练,深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形成具有应用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完成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使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能力得到细化。鼓励学生充电,特别是对自身所学内容可以进行更加细化的过程,如参与创新竞赛,丰富学生的第二及第三课堂。

(三)创新培养机制化

企业应提供教育实践的支持,并以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的才不止步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内容,而是为企业的发展培育大批的后备坚实力量,帮助企业得以更加快速的稳进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这样才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针来实践不同时间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四)以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校企合作

教学内容的完善,是需要更具当前社会用人形式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的。因此,当前教学计划的内容定制需要坚固社会中不同企业的发展,在人员与实践内容当中协调完善。这样才能在校企合作当中,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可以利用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可以帮助教师辅助专业实践可能的讲解工作,弥补教师专业实战经验匮乏的短板,校企双方协同发力,才能发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分批去实践基地完成相关专业的培训实战训练,加强对学生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育内容[5]。

(五)构建联盟合作长效机制

加强校企协同合作体系拓展,构建联盟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制定科学的专业能力培训体系,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对当前的学生专业内容进行模拟考核,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产学合作项目研讨会,由企业资深的行业人员对其点评,及时公布校企合作的最新技术成果,促成相关合作的更多对外宣传能力。

结语: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解决人才需求的关键方式,所以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相关方面的内容,做好前期的法律法规内容及鼓励机制,这样才能激发更多企业参与对人才的培训工作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沈燕琴.高职数字创意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现状与困境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8):141

[2]鲍方印,窦鹏,武杰,徐静,夏春晓,余珍珍,程佳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9,8(01):86

[3]刘引涛,陈会玲.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39

[4]张传伟,周学刚.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417

作者简介:

黄罡,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校企产业园”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协同育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