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晟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提高学生生物应用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和实际学习情况,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多样的生活接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策略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的汇总。生物作为一门自然性学科,最高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制定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创建生活化情境
生物,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生活的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开发生活资源,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生物的存在,缩小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内容,笔者为帮助学生真实了解到“什么是反射”,便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发射的定义,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主要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学生谁能了解定义的意思,但对其真实了解具有偏差。这时,笔者随机叫了班上一名学生的名字,该生立即站起来,班上其他学生也都转头看向该生。鉴于此,笔者介绍到“点名”实际上就是一种刺激,该生的抬头属于“条件反射”,起立属于“反应”,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应激性”。随后,班上学生结合该生的反应小声讨论,正确认识“反射”的内涵,同时有效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化”操作,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明确“反射”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创建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行为中发现生物知识。
二、挖掘生活化教材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帮助学生有效衔接生物与生活。
例如,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此,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基因知识结构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提问学生“如果一个长得漂亮、头脑简单的女生和一个长得丑陋、头脑聪明的男生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开始讨论,由于与学生生活想接近,班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致使班上讨论学习氛围浓郁。最终,学生认为他们的孩子可能有四种情况,即“长得像母亲,漂亮、头脑简单”“长得像父亲,丑陋、头脑聪明”“长得漂亮,还头脑聪明”“长得丑陋,还头脑简单”。结合学生的合作研究,笔者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引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因之间的组合规律。在生物教学中,笔者針对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生物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那么,应用生活化教学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师应有效开发教材内容,扩大其与生活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
生物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针对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生活化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生物知识,并能有效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课教学前,笔者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首先将课堂让给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在学生展示中,其中学生提到最多的就是佝偻病、多指、唇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病。笔者结合学生的调查结构,组织学生对调查的遗传病进行分类,学生认为佝偻病、多指、白化病等可能是由于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病症;糖尿病、哮喘病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产生的病症。于是,笔者针对人类常见的遗传病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认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对于前两种遗传病,学生结合调查结果很容易就掌握了,但对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始终没有发现有哪种病症,随即笔者对最具有代表性的21三体综合征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内容。高中生物知识具有统领作用,能够有效衔接生活。因此,在高中生物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生物内容的调查,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知识脉络。
总之,生活化教学对高中生活教学效果具有积极影响。面对提高阶段的高中生物学习,教师在关注对学生生物知识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现有价值的生物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7):169.
[2] 王海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