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冕 孙杰 孔龙飞 孙广宾
【摘 要】现阶段,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越来愈多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建筑理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针对绿色发展的战略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逐渐追求绿色环保,利于人体健康发展。但是,传统的建筑不能够使得这一要求得到满足。在中国传统理念当中,“家”具有重要地位,而住房是家的依托,是人一辈子的需求和根基,所以住房建筑的设计关系着用户的一辈子。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念;住宅建筑设计;设计关键;具体策略
引言
好的住宅建设离不开好的设计人员的全方面的思考,住宅的设计人员在对于住宅进行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因素,还要考虑住宅的周围生态环境和地理形态对于住宅建筑的影响。利用人和外界生态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在住宅的设备和出行方面都考虑到和生态的融合,良好的生态住宅可以增加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幸福感。现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创新和人文化的处理不仅将人和环境的相处模式变得更加融洽,也能减少建筑的施工成本,现在的先进的生态理念和技术都会在各个方面减少经济消耗。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迎合了现在社会的绿色建设思想,使建筑行业的建设更加具有环保性,减少环境的污染范围,在提升了建筑行业的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态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理论兴起于建筑业发展进程中,是现代化建筑理论的创新产物。生态建筑理论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提出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应注重自然能源、资源利用,在全面了解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进行技术及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建筑性能。工程建筑规划与设计无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托,因此应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积极选用资源消耗较少的建筑组合设计方式。生态建筑理论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筑目标功能的协调。在实际应用中,设计理论应注重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应用,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如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等方式改善建筑自然通风、采光条件,在外围护结构中增设保温隔热层等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符合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2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建筑大国,其每年新增的建筑项目数量居世界第一。然而,纵观我国城市的整体建筑住宅规划和设计,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其生态景观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生活空间拥挤,建筑住宅区域周边存在诸多污染问题,包括污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生活水平。不合理的建筑设计、污染严重的居住环境,不仅不舒适美观,还直接危害到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要想改变现状,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美观高效的绿色居住环境,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必不可少。
3关于生态住宅的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3.1在通风设计上
住宅设计第一考虑的就是房屋的通风问题,用户的居住体验的好坏很大一个因素就在房屋是否通风。通风系统不好会使得房屋闷热,空气质量差,甚至经过阴雨天气之后,容易在墙壁上长出菌斑,影响房屋的美观和质量,并且现在的房屋楼层高,而楼与楼的间隔格外重要,通风设计在当下时代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通风会使得房屋更加凉爽清新,容易使人心旷神怡,拥有畅快的居住体验。
3.2风环境
风环境设计至关重要。室内外空气有效流动,降低热气的过度聚集,有效提升内外部环境温湿度的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住宅前期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内外部通风的有效性。规划楼栋朝向时应根据住宅工程实际建设位置,结合当地风向条件进行设计。楼栋规划布局形式(如点式、板式布局或架空层设置等)不同,其形成的微气候环境也大有区别,设计人员应在明确风环境与再生风环境基础上,注重风环境设计。建筑平面布局也十分重要。住宅套内各功能模块的组合方式带来不同的室内风环境体验。建筑门窗不仅应满足常规开启扇面规范要求,还需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求达到最佳通风换气量。设计人员需权衡建筑平面功能、外观造型及其他因素,重视风环境设计。
3.3热岛现象
现在的热岛现象是由于人口密度和气流的流动而产生的,也和建筑周围的辐射与环境有关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生态建筑的理论对整体进行绿化和合理布置,在建筑范围内增加水景可以减少热岛现象的发生概率。
4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发展对策
4.1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利用生态建筑的理论对建筑的周邊的边境进行使用,利用周边的土地和植被等生态物对建筑进行设计。现在的城市化水平的加深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对于建筑的生态环境利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土地的充分利用,将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建筑进行设计,增加土地的实用性和建筑的空间设计。现在的人口问题导致现在的住宅建筑都是低占地高住宅层次的设计,对于建筑的生态环境的设计也做了重点的规划,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让建筑和环境呈现共生史的成长氛围,更有利于两者的相互融合。
4.2加强住宅建筑空间结构和材料的生态设计
第一,精简住宅建筑空间设计,也就是使用多种设计手段和技术条件实现对材料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比如采用简约的结构造型,减少复杂造型结构带来的资源消耗。第二,再利用住宅中的资源,比如可通过新的科学技术和对新材料的设计应用实现材料结构部件的可拆卸、可替换和可重组,这样就能延长结构部件的使用寿命,还能创造更多可变的户型,满足不同时期的居住需求。第三,充分利用住宅中的流动空间,比如打造室内外通透、一体化的空间结构,通过开放设计使空间变得灵活多变。最后要注重对新型生态环保性材料的应用,比如外墙和太阳能一体化设计的墙体材料的应用,新型混凝土、活性材料和多功能材料的应用等。
4.3追求住宅的美观、和谐
这里的美观、和谐不单单是建筑表面意义上的美观和谐,也有其深层含义,这是建筑和生态环境、人文文化的融合协调。在对住宅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文化,比如在红色文化地区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红色革命文化;而如果是处于海边地区地住宅,则可以加入海洋生物因素,或者是沙滩因素;在复古的旅游地区则可以加入一些复古元素,和当地的特色融合起来。而在建筑过程中,除了住宅的美观问题,还有怎样保持美观的问题,很多建筑在刚刚完工的时候十分美观,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却受不住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外观受到破环。因此,可以制定雨水收集体系,改善楼房外观被雨水影响的问题。设计需要提前调查地区的气候问题,合理设计住宅的方位,利用自然因素,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同时也避免对自然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住宅设计不仅追求在外观上的美,还有实际效用和自然的美。
结语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针对存在问题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彻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属性及增加绿化面积等原则,促进生态建筑理论与住宅建筑设计有效结合,满足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品质需求。
参考文献:
[1]蒲薇.浅析生态化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073-2074.
[2]魏涛.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居舍,2018(19):109.
[3]王玮.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