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暴力沟通的情绪管理方法探究

2019-10-21 17:26符丹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认知

符丹

摘要:至今关于情绪的研究和情绪管理的研究已有很多,主要包括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身理机制、情绪的类型和情绪的管理策略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的理论或条款上,大多操作性、可行性不强,不具备SMART表述的现实可行性。本文基于对非暴力沟通这门学问的深入研究,提出情绪管理的治本方法:

关键词:情绪管理;认知;需要

情绪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它是个体对自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特定的行为。大脑是产生情绪的物质基础,情绪是脑功能正常与否的外在体现。这从本质上反应了情绪产生的身理机制、情绪的产生过程以及情绪的内涵。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辛吉斯将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摄氏零度、冰与水混合的容器里,以收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气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来的气,凝成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会出现一种紫色的沉淀物。研究者将这“生气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小白鼠竟然死了。类似的研究和实验还有很多,无不在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深远,学会管理情绪是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

心理学家埃利斯在情绪ABC理论中指出,个体的感受包括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内心的情绪情感。个体感受的出现,外在的刺激只是诱发个体感受的一个诱因,真正导致个体某种感受的根本原因是个体的认知系统和内在知识结构。也即是说,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因个体的认知和理解不一样,其情绪和后续反应也会不一样,甚至相去甚远。

马歇尔卢森堡说,自身才是感受的真正来源。感受源于自身的想法、需要和期待。这与艾丽斯情绪ABC理论关于情绪来源的观点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进一步地理解马歇尔卢森堡关于情绪来源的论说,即情绪是外界刺激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主观体验,包括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绪和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情绪这两大类。区别于以往关于情绪姐说,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情绪没有好或坏、正面或负面、积极或者消极之分,只是客观地看见某种情绪的存在,没有了评判;二是间接指出了情绪的功能 ,某种情绪的升起一定与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密切相关;三是还反映了需要是情绪出现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非暴力沟通这门学问的深入研究,下面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以人为本的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情绪源于我们自身的认知,需要和期待。这就说明某种情绪之所以出现有几种可能:一是个体的思维方式、内在价值观导致的;二是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得到或者没有得到满足导致的。不管是认知方式还是内在需求,其实它们都是个体内在的思想或需要,故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觉察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看法。

同一件事情里面总有不止一个意义包含其中。找出最能帮助自己的意义,便可以把事情的价值改变,使事情由绊脚石变为垫脚石,改变自己的情绪,自己因而有所提升。这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思维方式,改变认知的意义换框法。比如针对我院的大学新生,有一条上早自习的规定。刚进入大学时,很多学生抗拒,难以接受,感到愤怒、憋屈——上大学还要像高中一样上早自习。针对这个问题,我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利用一次主题班会,采用“上早自习,我很开心。因为……。”句式,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和集思广益,最后我们发现上早自习的收获竟然可以有五十六条。在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所有的理由和收获都是同学们发心自愿的,而不是老师的说教和强行要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再或者在这些收获或理由中,说不定有真的是你喜欢但未曾看见或者留意到的。

向内觉察,找到自己的需要,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去满足它。

需要是滋养个体生命的基本要素。需要一词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需求”大意雷同。这个需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普世性,所有人都有这些需要;二是抽象性:需要是不具备实相性、具体性的,它一定是抽象的。具体和实相的是满足需要的策略;三是珍视性,这些需要人人珍视它,重视它。当有情绪升起时,如何通过情绪去看到自己内在的需要。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某一天,兰兰的哥哥在家里睡午觉,睡了大概三四个小时,因为他们的爸妈不在家,兰兰觉得无聊,没有什么玩儿的,于是兰兰就想把他哥哥弄醒,陪她玩。刚开始她就用手轻轻弄了几下,发现他没什么反应,然后就挠他的脚,最后他一下吼了我一声“干啥子”,接着继续睡了,兰兰发现气氛没对,就自己一边玩儿去了,过了会儿,哥哥睡睡醒了,气呼呼地跟兰兰说“最讨厌那个在我睡着的时候,在那儿弄我”,从此以后,兰兰再也不敢干这事了。案例中的兰兰的需要是陪伴,玩耍。可她想到的是满足陪伴和玩耍的一种方式——把哥哥弄醒,让他陪自己玩。这个时候哥哥也有自己深深的需要——睡觉、休息。这种情况下,冲突可能产生,因为各自的需要不一样。都想满足自身的需要。

所以,当自身有某种情绪升起的时候,先不急于回应那个引发自身情绪的外界因素。而是慢下来,看看自己此时内心升起来的情绪是什么,脑海里冒出来的念头是什么,做一个深深的自我觉察。当清楚了自己的需要和念头的时候,再看看有念头妨碍了自身需要的满足,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及采取怎样的行动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案例中的兰兰想要的是玩耍和陪伴,在那个当下,陪伴和玩耍是兰兰内心真实的渴望得到满足的需要,兰兰得为自己的這个需要负责,她可以看看有些什么资源或者现实条件可以达成或者满足自己关于玩耍和陪伴的需要。可以看书,也可以看电视;可以自我陪伴,也可以出去找朋友等等,了悟自己的需要,然后在找到正确的适当的方式去满足,需要是不变的,但满足需要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样一个自我觉察和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最开始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淡化了、转化了。这是一个自我觉察、自我同理、自我关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夏俊武.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影响的实验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8(01)

[2]李桂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情绪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12)

[3]秦艳娟.大学生交往中常见的情绪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04)

[4]王菊姣.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情绪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8(05)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认知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