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知音乐的美

2019-10-21 16:42黄晨曦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认知引导音乐教育

黄晨曦

摘 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认知音乐的美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音乐美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分析什么是音乐的美、为什么要学习音乐的美以得出在音乐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认知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引导;认知;音乐美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审美性音乐教育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即了解音乐美是什么以及怎样发现音乐的美[1]。只有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

一、简介音乐美的相关概念

(一)音乐美的本质是音乐所独具的艺术品味音乐美的品位。音乐之美是音乐所独有的,这种美的品味一方面离不开它所依存的客观感性对象,另一方面又脱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受,音乐的美源于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音乐被称为“三度创作”的艺术,因此对于美的创造来说,音乐家的艺术才能和创造个性的充分发挥显得格外重要。同时,音乐家之所以能创造出优美的音乐也与其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密不可分。音乐的美还反映在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上,音乐的美在其存在方式上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美,音乐的美不仅要求音乐在形式上的精细编排,还需要其在内容上大胆创新。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音乐家有着细腻丰富甚至敏感的心理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音乐美的特征存在于艺术化的音响组合之中。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的美感是艺术化的音响组合,任何艺术化的音响组合都包含音乐之美。各种形式和类别的音乐之美都是通过艺术化的音响结合来表达的。它不仅构成了音乐美的外在形式,也构成了这种音乐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也正是音乐美区别于其它艺术美最重要的。音乐美是心灵与情感美的集中体现,音乐作品的产生过程、表现音乐的过程、聆听音乐的过程都包含着创新性,都体现在人类的心灵与情感活动的表达中。通过人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态度的表达,实现了对现实美的反映。音乐美还是现实动态美的反映,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它的一切美的表现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以乐音运动的形式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特别擅长将现实中的动态美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变化表现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2]。

二、音乐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从音乐美的形式来说分为综合性音乐体裁的美、标题音乐的美感、无标题音乐的美。综合性音乐体裁的美又可分为歌曲美与歌剧美。从美的形态来看,歌曲美属于综合艺术美。它包括音乐美、伴奏美、歌词美。歌剧美也属于综合艺术美,然而它是音乐美与其它的艺术的综合之美。标题音乐最具魅力之处是它表现的精神内涵。标题音乐形式的选择,不仅受该标题构思的影响,而且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在标题的题材内容中孕育而出的。无标题音乐的美则是纯粹抒情的美。无标题音乐在严格遵循音乐形式美的规律之上,将情感表达与音乐的形式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但需注意的是绝不可将无标题理解为无内容。

三、音乐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美

(一)学习音乐的美是学生了解音乐的前提。学生学习一门艺术的前提是对这门艺术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前提也需要了解音乐是什么,音乐美在哪里,音乐美的特点是什么。在对音乐的美有了充分的认知之后,学习才会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与趣味性。

(二)学习音乐的美是学生喜爱音乐的途径。音乐在反映客观现实与表现人类情感方面有着较之其他艺术更加强烈与突出的特点。学生在充分了解音乐的美之后,会使其对音乐的特点与本质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充满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与兴趣正是学生喜爱音乐的根本源泉。

(三)学习音乐的美为学生欣赏音乐提供了方法[3]。欣赏音乐是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最快速、最直接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觉质量与音乐审美能力。在对音乐的美有了充分的认知之后,学生的欣赏活动便由之前的被动欣赏转变为主动欣赏,如能够在学习音乐时主动搜集作品相关的人文信息。同时在欣赏与表现音乐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四、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美

(一)对音乐形式的学习。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其一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学习[4]。如音乐的调式调性、曲式和声、速度力度等。其二是了解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当音乐的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时,才可以形成音乐的结构特征。其三是了解使音乐基本要素与组织手段结合的相关规则。诸如调性协和,对比统一,内容均衡等。

(二)对音乐内容方面的学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音乐性内容的学习,其二是非音乐性内容的学习。音乐性内容是指在创作、表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带给受众的直接情绪感受,这类感受往往只能用模糊的、非实义的语言来表达。音乐表现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和精神思想都是音乐性的内容。非音乐性内容主要是指音乐本身不能包含,但可以通过聆听音乐间接感受到的内容[5]。比如聆听音乐时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或由此联想到的一些文学性内容。

学习音乐的美是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的重要前提与组成部分。音乐教学要以音乐的美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知什么是音乐的美,音乐为什么美以及如何發现音乐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价值与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

[2] 杨丽华.商羽之妙—幼儿教师音乐审美心理结构[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雍敦全.音乐教学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4] 田大海.音乐艺术教学学科教研与专业课程设置全书(第一卷)[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5] 吴清华.音乐美浅论[J].大舞台,2011,11.

猜你喜欢
认知引导音乐教育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