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教材教法的几点体会

2019-10-21 15:12张海云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法体会新教材

张海云

摘 要:本人从参加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多年来从事旧教材的教学,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实施后,旧的一套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新的教材编排体系。面对新教材好像无所适从,不免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看法。但通过具体的多年教学实践,才体会到新教材编排的真正内涵和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教材 教法 体会

一、知识的教授方法不同

旧教材以教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学过程是先讲概念,再讲例题,下来是课堂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授”为主,也就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新课标教材,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的过程是是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以后,自行解决,然后是“议一议”,大家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是 “做一做”,把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和总结。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节,我是这样教学的,先提出问题: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像吗?大家会很容易回答,是一条直线,接着又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使学生急于了解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一条曲线,接着让学生打开教材,教师按照画图象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完图像以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做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并与同伴交流,教师对各种方法都应该加以肯定和引导,再接下来又是“做一做”,让学生作出当K为负数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最后又是“想一想”,引导学生观察K为正数和负数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自己的实践学生自己很容易总结出结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又如,在九年级的数学上册“频率与概念”一节中,有一个摸牌实验,我提前准备了八副扑克牌,全班分成八组,进行了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怎样把牌分组、怎样摸第一张牌、怎样摸第二张牌、把什么称为一次实验。同学们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才能对以后用列表法和柱状图表示概率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做到了对新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

二、知识结构的编排体系不同

旧教材的知识结构整齐,一大章就把谋方面的数学知识讲完了。例如:讲函数一章旧教材通过一章的内容,从有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概念入手,把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关的函数内容全部讲完,而新课标教材则采用的是渗透和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八年级的上册,用一章内容,先讲了直角坐标系,又用一章的内容讲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在九年级的上册讲了反比例函数,九年级的下册讲了二次函数,教学完整个函数内容以后,我的感觉是,不论是在知识的掌握效果,还是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新教材都优于旧教材。

三、新教材符合时代的特征

新教材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旧教材重视 “笔算”,注重用数学用表查无理数和三角函数的值,而新课标教材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就能求出无理数和三角函数值,而且简单方便,求解效率高。义务阶段的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数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了将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以及研究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学习。初中数学在大部分章节的“读一读”中都安排了张景中院士在1996年开发研制的《Z+Z智能教育平台》软件,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教学的活动,使数学与时代发展合拍。

四、更加注重实践

新课标教材在每章的最后,还配有一节课题学习。主要是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能够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综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偏窄、偏深,而新课标教材克服了这两点

例如: “空间与图形”中增加了立体几何的有关内容,在 “统计”中增加了概率,还增加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教学内容,随堂练习,习题。复习题的安排上都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再有难学、害怕学的感觉,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

新课标对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实践,不断总结,注重概念的形成。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数学概念的教学相比其他内容来讲,难度更大一些,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产生、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概念,而不是字面上的逐字逐句的再现概念。学生如果没有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学生就很难全面的正确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化、错误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及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逐步形成的这一过程。例如: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先给学生提问“我们的古人祖冲之是怎样把圆周率计算的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七位的?”。引导学生,我们的古人对于数学图形中心圆研究时,发现了一个特点,大圆的周长长,直径也长,小圆周长短,直径也短,圆无论大小,周长始终是直线的三倍过一点,是一个定值。祖冲之在无数次的实验中,为了把圆周率计算的准确,一遍又一遍的量出圓的周长和圆的直径。通过无数的实验计算,最终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的后六位至第七位之间。在结合七年级下册讲实数概念,有个数学概念是无理数,π是一个特殊的无理数,通过现代计算器的计算,计算得到的π的取值,无论3后面小数点多少位,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把圆周率又归结到了无理数这个数学概念上,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了圆周率π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将为以后数学概念的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最后,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我们的新课标教材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配套教材,只要按照新课标标准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猜你喜欢
教法体会新教材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