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教材教科书

2019-10-21 09:29李庆荣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一节课家乡

李庆荣

摘 要:随着国家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2000年,吉林省针对教育部提出基础教育课程要国家、地方及学校课改三级管理的要求,吉林省教育厅组织机关研究者,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家乡》这一地方教材。下面是笔者针对此教材思想所阐述的观点。

关键词:常态教学 教法研究

2010年秋,我开始从教《家乡》教学,首次面对这个新开发的基础学科,从教材来看,似乎是很简单,但进入了课堂之后,才感觉到教和学两方面都很艰难。难点之一,是没有现成的教案和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难点之二,是《家乡》为大纲似的统编教材,但每个学生的家乡却各有各的模样。难点之三,是学生不知道该学的知识点在哪儿。为了怎样才能教好《家乡》,为了引导学生熟悉《家乡》,学好《家乡》和热爱家乡。基于这个理念,我在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树立牢固的科学育人观,饱含满腔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始终以“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与时俱进,虚心学习新课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潜心修为,克己为学。在求新、求变中构建教学新理念,谋求教学新发展。

一、把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作为教学《家乡》的常态

我负责1~3年级的《家乡》课教学,为了创造出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教学环境,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广泛收集本地资料,深入挖掘可以用于教学的有益资源,把教材里的内容和当地的教学资源妥善的整合,把依托教材和走出教材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更加确切地知道了,自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还有很多陌生的领域。教师的指导,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而学生的互动,让老师的知识面陡增,教育资源更加富有。“教学相长”这个词,每个老师都耳熟能详。但,我从事《数学》《语文》教学几十年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只停留在口头上,深谙“教学相长”的奥秘所在,还是从教学《家乡》开始的。我在教学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先从介绍我家入手,依托教材,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听了每个学生对家的介绍以及对家的热爱,让我的眼界大开,让我对眼前这些蒙童学子瞬间就刮目相看。对于家的理解和诠释,学生描述的都很到位,家是个什么样子,房子的大小,周围的地貌,家里的主要人员,爸爸、妈妈、我,还有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还有爷爷、奶奶。通过介绍,同学之间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为以后《家里的人》《房子的故事》等课程,做了有益的铺垫。可以说,《家乡》每一课的教学,教师的现身说法都是课堂教学的鲜活内容。师生互动应该是教学的常态。

二、勇于探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家乡》教学更接地气,富有人情味

对于《家乡》的教学,统揽每个年级教材的课程设计,虽说每一节课都按惯例依次排列,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家乡》和《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每一节课之间的关联性不大。这就给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条件,让《家乡》的教学具有了浓浓的人情味。说教学富有人情味,乍看似乎觉得有些牵强,当我把户外各式各样的房子、垂涎欲滴的美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利用多媒体搬进课堂的时候,当我把课堂设置到花香四溢的校园里、潺潺流水的小河边,同学们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小脸,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听到同学们一声声开心的欢声笑语,让我情不自禁地近前拥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我都会陶醉在《家乡》的教学过程中。一年有四季,季季都不同。《家乡》教学可以打破教材的排列顺序,可以因地制宜,也可以因势利导,还可以因材施教。因循守旧和因噎废食是教学《家乡》的桎梏。为此,对《家乡》的每一节课,我都精心收集材料,积极备课,因情设境,力争情景交融活泼生动。我们说了多年的“教书先育人”,我在教学《家乡》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同学们通过对《家乡》的学习,找到了“邻里一家亲”“学校是个大家庭”的感觉,了解了“十年树木”“人情往来”的内涵,身心在“童趣”“乐此不疲”“其乐无穷”中得当愉悦,依此,我把“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此设计的教学课件多次获奖,博得了师生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寓教于乐,让热爱家乡的情怀置身于《家乡》教学中

体现在教学上的寓教于乐,主旨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里学到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的家乡都是独一无二的,利用课堂的教学,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家乡的美好,对讲述的学生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对众多的倾听者来说,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瞬间。在教学“新鲜事”一课时,通过同学们讲述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多新鲜事,趣味横生,笑点频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课后的师生交谈中,同学们都纷纷表示,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不仅开心,还能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拓展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家乡物产和风土人情,最主要的是,在寓教于樂的教学环境中,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依托教材,走出教材,通过对“饮用水”“当导游”“一条小河”的实地教学,让生活在集安的同学们,真实地看到了集安的美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离不开环境,而饮用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饮用水的安全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我找出十年前在家乡拍摄的水土流失、垃圾满河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实地观看经过治理后的山清水秀,通过对比,让同学们置身“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情境中,理解保护环境,离不开你我他。

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想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做到教育理念要超前,教学思想要更新,教学方法要多变,教学思路要灵活,教学风格要活泼。坚持以边教边学为己任,让老师的教学在研究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的学习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让教师和学生在充满智慧的校园里教学相长。总之,地方课程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乡》课教学能够开发整合各地域文化方面的资源,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合实际给学生提供厚重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从小爱家爱国的情怀,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作为教师,落实工作之际,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我责无旁贷,期待在地方课程《家乡》教学中取得更好成效。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一节课家乡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教学相长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