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号召“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已成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主要专业,融入工匠精神已成必然。本文以旅游专业为目标,分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 希望提高中职学校旅游类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 工匠精神 培养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總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10日,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示, 抓职业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2016年3月21日,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指出,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由此,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由教育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如何完善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新时期赋予中职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推动中国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的专业型旅游服务人才,而工匠精神的引入是培育出优秀旅游服务人才的关键因素。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不像制造业,传统手工业那样需要精益求精的技术。其实不然,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促进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一大精神支柱, 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
首先,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1]在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精益求精不只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的要求, 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卓越的旅游业人才。其次,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要敬业、专注。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不止应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专业, 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专注于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再次,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应当仅仅在学生进入工作之后, 而是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当开始这种精神的培育。因此,作为培养旅游业人才的中职旅游学校, 必须将工匠精神渗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旅游行业培育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促进旅游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课堂氛围,渗透工匠精神
一方面, 在中职教育中应用工匠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渗透教育模式, 对此, 教师需要长期坚持,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背景下, 中职院校应该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将课程内容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意识, 让学生在专业掌握方面形成精益求精的意识。
因此,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课堂氛围。比如, 邀请旅游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浓郁工匠精神以及高水平专业技能的优秀从业人员走进课堂,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他们身上蕴含的工匠精神;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 组织学生观看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们默默无闻,却个个身怀绝技,用心智和双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中国制造”。让那些大国工匠成为学生的榜样, 激发学生传承及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情。除此之外, 教师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 应当加强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行业案例来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些案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也可以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氛围。比如, 向学生宣传一些国际知名酒店和旅游公司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教师可在讲授课堂项目内容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整个过程中, 教师起到引导作用。通过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 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在进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时, 教师可以从不同导游岗位模式出发划分项目内容, 将其分成全陪导游、地接导游及领队导游等,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并提高教学质量。再如,在进行《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时,开展体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实地参观学习进行实践体验。[2]通过情景体验,案例分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深刻理解“恪尽职守”的要义,作为一名服务员,就要让你的客人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优质服务。
3.搭建活动平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学校社团这个平台,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生是社团的主体, 社团每学期都制定计划, 根据专业特色开设社团。 比如烹饪专业的“中华小当家”,学生可以把实作课上的作品——各式西点、中点在校园里售卖。旅游专业同学充分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组织了吉他弹唱社、瑜伽社等等。学期结束前举办社团风采展示, 民主评选校十佳社团, 提升学生在社团中的归属感、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协作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比赛、钢笔字比赛、朗诵比赛等。培育一个良善的人品、成就一门娴熟的技能、说出一口较好的普通话、写出一手工整的钢笔字和培养一项个人特长。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向,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 提升专业技能, 锤炼精神意志,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 又能提升未来需要的基本素养。
4.加强校企合作,培育敬业精神
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灌输企业文化, 将教育课程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模拟实训设备和场所的真实性, 充分感受真正的企业工作, 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通过这种模式, 为企业培养出适应企业的技能型人才, 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参与企业的技能研发和管理团队, 将合作企业的技能专家邀请至学校指导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将教师与行业紧密结合, 积极参与企业的相关技能培訓, 由教师团队组成的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 进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 从而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如我校把烹饪教师安排到合作单位参与管理, 将企业的厨师长邀请到学校,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技能专家以及行业精英组成学校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形成最优秀的技能研发团队, 连续几年在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烹饪项目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3]今年更是荣获了代表中国队参加第45届技能大赛的最高荣誉。真正做到学校企业优势互补, 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技能后备军。
5.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不仅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学校对工匠精神教师应该具备的多种能力和素养有精准的认知, 即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超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 学校要为在校教师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 例如可以借助与企业间的合作, 使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 清晰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情况以及行业现状等, 从而为自身积累更多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 专业教师还可以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与研发当中, 并运用在企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指导后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 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制度, 使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渠道得到充分地拓宽。具体来讲, 学校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些在专业领域内有所造诣的管理者或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这样可以向学生传授当下最为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动态, 这也是学生自身思维形态能够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 此外, 还要注重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从而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 更好地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所服务。
综上所述,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引导者, 应当不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教学时, 应当时刻注意工匠精神的运用, 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情, 让学生确立技能立身、技能报国的理念,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服务意识, 希望其在踏入工作岗位后, 能够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孔伟霞.工匠精神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09):190.
[2]张越.职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取向[J].决策咨询,2018(02):88-90.
[3]孔伟霞.立德树人视域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法制博览,2019(1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