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濛希 刘春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在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中探索运用“竞争、合作和冲突”策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以期探索出适合辽宁省抚顺市雷锋高中学情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学生 合作竞争倾向 社会适应 素质教育
一、导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与竞争的社会。合作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以及由此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有人说:“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双生的花朵,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乍一看去,合作与竞争互相抵触。既然互相竞争又何来合作,既然合作又怎么会产生竞争呢?其实不然。竞争与合作一直是共存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是成功的秘诀。
二、合作与竞争的策略
在心理学大辞典中,竞争一词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动物之间竞争,即两个或更多的个体或物种彼此间夺取同一自然资源而展开的争斗。第二层意思是指竞赛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方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对另一方进行争斗和控制,以一方胜利另一方失败为结局的相互作用的行为。竞争是为了自己或团队的利益与他人争胜,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能够激发个体的意志力,调动的个体的主动性等。
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合作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师生间、高中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合作与交流才能将高中学生的思想聚集在一起为众人所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这个竞争十分残酷激烈的时代,合作共赢更是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2,而是大于2 。那么,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竞争呢?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是合作与竞争的策略。抚顺市雷锋中学党支部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过程中,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打造党建文化新氛围。正如本文作者表达的那样,合作成长,成就了每一个辽宁省抚顺市雷锋高中学子更好的自己。
三、合作、竞争人格倾向和攻击性的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习,能增强智力,推动注意力集中,使想象力变丰富,激发学生的斗志。大多高中学生对竞争的内涵有积极的认识,对成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竞争的自驱力增强,但仍呈现出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竞争范围狭窄、缺乏合作以及对竞争的承受力较弱等问题。竞争无时、无处不在;警惕出现恶性竞争;共赢需要勇气与合作精神。
高二、高三学生的合群意愿高于高一学生,高三学生的敌意水平显著低于高一、高二学生;但是高中学生在合作与竞争倾向上不存在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有不少高中学生认为,竞争就要你死我活、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冲突是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的互相干扰。高中学生之间的冲突,表现为对一个理由或观点的不同见解,通过师生、高中学生之间的争辩,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高合作者在学习适应性和环境总体认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合争者。合作、竞争人格倾向和攻击性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合作维度中女生的包容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竞争维度中男生的过度竞争性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合作性人格倾向与攻击性显著负相关,竞争性人格倾向与攻击性显著正相关。高合争者在自我评价、问题解决及总分上的得分都显著地高于高竞争者和低合争者,而在目标选定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合争者。学会合作,也要学会竞争。“高效课堂”“诗意生活”“合作成长”是辽宁省抚顺市雷锋高中三大教学重点。每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不是高中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吗?每一次咬牙坚持在书海中徜徉,不是高中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吗?高效课堂上,高中学生们全情投入,汲取知识;诗意生活里,高中学生们挥毫泼墨,尽显才情;那么,怎样才能共赢呢?
结语
共赢的核心原则就是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相互合作,使双方获利。这种学习的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定给高中学生带来高度的学习热情,推动高中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使高中学生的思维在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在课程改革中,应注意加强高中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养成高中学生积极竞争的习惯、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端正高中学生的竞争态度,树立正确的竞争观,鼓励高中学生凭自己的实力投身竞争大潮。在竞争已经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高中学生要切记:要想取得胜利,首先必须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从而在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这是生命最大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岑延远,高中生合作与竞争心理特点研究[J],心理研究,2012,5(4):85-89.
[2]谢晓非,陈曦.合作意识的认知成份分析[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3]宋泽霞,竞争心理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44):227-228.
[4]谢晓非,余媛媛,陈曦,陈晓萍.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5]曹长德,陈淑萍.竞争机制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吴江,栾大鹏.中国公众的竞争心态调查报告(2013)[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0(17):80-89.
[7]谢晓非,余媛媛,陈曦,陈晓萍.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测量[J],心理学报,2006,38(1):116-125.
[8]谈曼延,关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郑航月,王凤.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與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08,0(8):8-9.
[10]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11]岑延远,青少年竞争性人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9,30(6):72-75.
[12]綦春霞,国际视野中的中学合作学习研究[J],广西教育,2001年02期.
[13]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14]苏红,论合作学习与成就目标理论[J],衡水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5]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6]王友章,合作与竞争[J],时代教育,2004年18期.
[17]何力西,张庆,王才康.竞争合作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1,31(2):172-175.
[18]徐雅筠,校园文化中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