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2019-10-21 05:39谢超萍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互动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谢超萍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相互之间的理解、启发与补充。将教师作为主体来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互教互学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一种积极互动的和谐轻松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互动性

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新课改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教师从中引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应试教育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思考。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现阶段发展的特征是对教师比较依赖,而且对教师权威绝对服从,直观地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上,学生往往认为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任何事情都听从老师,所以容易在数学教学过程出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不质疑、不思考。看似这样的课堂很和谐,但是它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最主要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就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上实现有效的交互学习,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互动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沟通而进行的,而交往是互动学习过程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团结友好的学生关系都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互动课堂氛围。[1]

二、设置科学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因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探究性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交流的互动性教学方式。要增强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性,还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些既符合教学实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互动情景,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要创造出好的情景,教师就要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引进和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好问,引导学生的提问方向和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授之以渔。[2]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和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再将园拆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加深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解决,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将学生的互动性考虑到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设计时就将课堂上的互动性考虑进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将互动的方式确定好,还要将互动参与的学生和互动环节需要的时间、互动的结果进行全面性的考量,这样才能在教学时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兴趣,多准备几套不同的方案,避免课堂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互動的时间也要安排的充足一些,避免学生因为时间的原因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互动教学产生负面情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讨论,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多媒体实现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中教师也会和学生进行互动,但是这些互动大都是以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而现在更多的是加入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全面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互动内容,这种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一些图形数量关系可以用视频或者动图的方式直观的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提升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是,利用多媒体播放用四个小棒组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小棒拼成线段,计算线段的长度,发现有两个一样长的线段,最终推演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五、开展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数学教学活动来丰富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小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数学课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自主进行思考,还必须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思考用语言表达出来,将语言与逻辑思维完美的连接起来。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部的分工、配合、协调是小学生更重要的能力,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教学目的发展,适时的进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信任学生。在课程设计上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对课程更加感兴趣。加强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再进行思考,提高互动效果。[3]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亲自测量教室的面积来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来体现小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堂的互动,需要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教师不断创新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兴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华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江南大学,2015.641.

[2]吕传汉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数学教育学报.2006.15(2)75-78.

[3]聂东明.论数学课堂教学的交互.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86-88.

猜你喜欢
互动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