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摘 要:数学是一门分层较为明显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连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统一的数学教育教学、作业习题难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本文对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引言
分层教学体现在全体学生身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接受能力,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都有着较拒绝的心理,有的甚至是偏科,数学尤其严重,所以,教师就要设计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案,因“层”施教。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头脑的灵活程度、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应该根据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缓解由这些差异所带来的矛盾。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层度不同的教学指导,可以有效、准确、快速的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将授课对象分为层次不同的人群,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并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交流。[1]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
1.教学目标分层不明确
一直以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课程中,大部分教师为了课程教授的方便性,基本都是统一备课,甚至不同班级,不同年份备课都不会改变,这也是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就导致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分层也逐步渗透到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中,但是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学习进度也都不尽相同,导致部分学校即使实施分层教育,也还是存在教学目标分层不明确的问题,无法改善学生成绩差异较大的问题。
2.考查内容分层不细致
即使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育,但是在考查的过程中无法统一标准。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如果只拿一套考核习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落后的学习无法在短期内缩短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成绩分数出来之后可能会影响落后生的学习情绪,无法继续接受新的知识,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其学习热情下降,成绩下滑,不能很好地保障其学习成果。[2]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施行的对策
1.对学生展开科学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科学地对学生展开分层。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影响着数学教学效率,对学生的数学分层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等作为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试题测试来获得学生的得分情况,从而把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来展开分层,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去,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力,为小学数学活动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分层方案,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所有提升了,要及时把学生划分到相应层次中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有一个合理的、短期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质量。
2.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正如前文所述,在分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这是学生进行知识理解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开展多层次的教学过程,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过程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3]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中“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首先,我简单讲解了圆柱表面积的推理过程,这时,一些直观想象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接着,我出了几道练习题,并让已经理解的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练习,同时,我拿出了一个简易的圆柱体,然后把他拆开,这样一来,可以使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直观地发现: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以及一个长方形组成的,并且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高和底面周长是存在对应关系的,而通过这种详细的讲解,使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较为深入地理解了圆柱表面积公式。可见,在分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學的质量,教师应使教学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
3.练习分层策略
课堂上有了氛围,老师也有动力教学,学生也愿意学,但是课下就要学生有自觉性,自主复习才能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分解,所以,学生课下自觉复习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如果没有人管制监督,他们就会任自己玩乐,无法在学习的方面用。教师要做好课下训练,监督的任务,运用练习分层教学的策略在课下练习题入手,从简单基础题型、提高题、智力拓展题等入手。教师运用练习分层教学方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例如,成绩在85~100的学生要求他们从提高题着手,平时多锻炼智力拓展题;成绩在60~84的学生要求他们把基础题做完全正确,部分同学可以训练提高题,提升自己的空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评价学生,总结学生的水平是否有显著提高再做相应调整。
结语
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同时,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讲,难度比较大、知识量比较多,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张树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科学应用[J].新课程(上),2018(12):198.
[2]许蓓.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149.
[3]荀康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