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语言影响

2019-10-21 02:02张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语言

张艳

【摘  要】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理清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着重阐述了应该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语言能力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语言

一、挖掘文字历史,理解文字本源

从语言能力的内容来看,文字是语言结构当中的基本要素,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各个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技能提出了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但是,当前中学生仍存在写错别字、混淆汉字结构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鉴传统文化当中的训诂学方法,挖掘文字历史,对文字的字义字形进行深入的剖析。以训诂学当中“以形求义”的手段为例,可以直观体会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文字教学价值。训诂学十分重视汉字的形体,并提倡追本溯源。如:“家”字中的“宀”类似于一个屋顶,即起笼罩和保护的作用,下面的部分是牲畜的图像,表示被圈养在房屋里。该字经过隶属、楷书的演化,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家”字。通过这样的解读方式,使学生对这个字的构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在文字学习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对文字进行深入解读,对于学生的文字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解读传统文学,构建语言规律

所谓语言规律,主要是指语言内部各系统之间凭借密切、本质的逻辑联系自我运行的客观规律。所以语言规律的构建实际上就是指学习语言文字在使用过程中的技巧、方法、经验等内在的规则。为了促进学生语言规律的构建,教师可以依靠传统文化当中的传统文学,给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语言应用的精妙之处,。

如: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了《岳阳楼记》这篇古代散文的语言特色:第一,文章中词语的使用十分传神、简练,音律和谐,平仄配合,同时,作者善于选择一些形象化的词语进行绘声绘形地表达;第二,从句式表达来看,这篇文章的语言工于对仗,多用对偶句(骈句),同时,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十分活泼;第三,在表达方式上,文章将议论、抒情、写景、叙事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融合在一起;第四,文章用反问、设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了修饰,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最终,通过全面的赏析,使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创设语言环境,强化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言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并设置明确的语言表达主题,以此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比如在讲《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讲述一种自己所了解的某个地域或者少数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在讲述的过程中,要详细讲解这种民俗文化的基本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特点。而通过这种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知识的积累。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将语言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龙政翰.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9).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语言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