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方连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18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7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并选取同时段93例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不同组别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IMT以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硬化状况,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1]。观察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能够为早期发现疾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18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7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并选取同时段93例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18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中有113例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为(56.8±5.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4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36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年龄51~78岁,平均为(55.9±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93例健康体检者中有52例男性体检者,41例女性体检者;年龄50~77岁,平均为(55.2±5.3)岁,所有患者经常规体检无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三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使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检查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部血管。从颈动脉开始分别对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颈外动脉进行扫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组别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发生率的差异。IMT判断标准:IMT≤1.0mm为正常,1.0~1.2mm即为增厚,IMT≥1.5mm且内膜明显凸起改变、中膜变细或中断、壁管结构消失即可判断斑块形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IMT以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重要病理基础,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内膜病变,之后伴随多种病变,包括脂质以及糖类聚集、血栓、纤维增生、钙质沉积等,同时伴随动脉中层钙化的改变[3]。早期病变为内皮细胞受损造成的内膜损伤,因此内-中膜增厚被临床医学认为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4]。因此需要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来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具有二维超声的优势,同时能够通过血管信号采集来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5]。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利用超声来观察患者颈动脉IMT值,并且认为颈动脉IMT值的改变能够预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超声不但能够观察到血管的管腔,還能够观察管壁、血管结构以及血管管径状况,能够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提供准确的依据[6]。超声诊断斑块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IMT值来确定,临床通常将IMT值≥1.5且有明显突起判断为斑块形成。本次研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IMT以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硬化状况,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数倍到数十倍不等,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需要通过有效的观察指标来诊断疾病发展状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为高风险人群评估颈动脉血管硬化状况提供有效途径,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
总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部血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IMT增厚能够为评估高危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提供依据,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而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观察血管的病变状况,同时能够检测斑块的形态与数量,同时能够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斑块的类型进行判断,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海健.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颈部血管早期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J].临床研究,2016,24(10):197-197.
[2]张亚楠,邢瑜,李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108-112.
[3]石伟林,戴海鹏,王丽丽等.彩超与动脉硬化检测仪在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2):2077-2079.
[4]胡运军,张云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185-1188.
[5]张伟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102-103.
[6]韩存永.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