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乡村小学阅读能力

2019-10-21 10:25符美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试卷命题不断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又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是乡村学生阅读能力不高,造成成绩不理想。本文从教学观念、模式、方法等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了提高乡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相关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主体作用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一、乡村小学阅读能力受限情况分析

(一)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在乡村学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很少,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二)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物质丰富,各种电子产品如电视、电脑、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小学生沉溺于动画片、玩游戏,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能力不高。

二、提高乡村小学阅读能力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导语是这门艺术的序幕,它关系着能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授课时,以精彩的开场白,有趣的话题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文内容大多生动有趣,再加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趣”激“趣”,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笋芽儿》时,巧妙运用多媒体播放了神奇的动画世界,这个片段中,先后配上春雨沙沙、春雷隆隆、燕子叽叽喳喳和笋芽儿说话的声音。学生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动画世界吸引了,水到渠成地产生对阅读课文的渴望和兴趣。

3.开展竞赛,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课外书。如何激发乡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爱表扬,在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功感,这种感觉越强,兴趣就越大。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不同类型课外活动,由易到难,如讲故事比赛,快乐阅读比赛,读书讨论会,不论取得好成绩还是有进步的,都给予表扬,让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表扬中尝到快乐,树立自信,从而培养阅读兴趣。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联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如在上《金色的鱼钩》时,我先问:“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切入点,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最深的是哪部分?有什么感受?当学生谈到感受最深的是“硬咽草根、鱼骨头”时,我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部分最令你感动?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当时“我”的心情怎样?你体会到老班长什么品质?这节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全部思绪投入到课文当中,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深深地被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取得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光华.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迁移教学案例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学报,2012(7):258-259.

[2]胡爱萍.积累运用,迁移创新——探索小学语文读写方法的结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3):38-38.

作者简介

符美英(1972.6—),女,教师,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