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 要:从2015至2018年四年期间,教学《形势与政策》课近万名学生,从每一学年的考题阐述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不同系别的大学生,对本课程有着不同的认知。针对这些结果,对大学生课程认知进行分析,并应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认知分析;应对思考
一、调查原因与目的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期。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十分有必要,它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至关重要。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习形势与政策,有助于大学生认清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激发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历史使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因此,为了让大学生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让他们意识到不仅要具有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提高综合素质、开阔视野、增强大局观,具备创新能力,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做一个对社會有用之人。
二、调查过程与步骤
查阅试卷,进行分类;收集数据,统计分数比例;分析考题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反思与探究,形成分析报告。以上全部过程历时三个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首先,利用考试成绩,进行图文分析。调查对象的主体为选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大学生,共有7790人,调查对象来自文、理、工科各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 2015年1730人,其中:女生占30%,男生占70%。
b. 2016年1850人,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65%。
c. 2017年2060人,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65%。
d. 2018年2150人,其中:女生占40%,男生占60%。
2. 2015-2016学年考题及成绩分析
从考题的成绩来看,虽然经常听到“一带一路”这个词,但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一带一路”是指什么意思?“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到底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这需要大学生不仅仅只局限于埋头苦读书,更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了解时事政治,积极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2016-2017学年考题及成绩分析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从考题的成绩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形势关注度较高。尤其文科类的大学生,对时事政治事件较为敏感;对低年级大学生来说,从中学时期上的政治课,过渡到具有一定高度的《形势与政策》课,这类考题对打开他们的思维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4. 2017-2018学年考题及成绩分析
从优等级占比来看,能够真正深度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新变化的大学生,实属少数。理工科类的学生,思维具有抽象性和单向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在空间想象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方面较文科类学生偏弱一些。部分低年级大学生受中学时期思维方式的影响,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个人见解无独特性。
5. 2018-2019学年考题及成绩分析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从考题的卷面阐述中看出,大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了解较为广泛,对具体事件能深度表述个人看法,这是值得欣慰的。
四、结论
通过考题与优等成绩数据分析,可窥见一斑。文科类与理工科类大学生相比,文科类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关注度略高,对形势判断更理性和准确。理工科类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的专业课程学习,思维的单向性对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低年级大学生思维模式缺乏立体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知,跟中学时期学习的政治思想品德课区分不大。大部分大学生对有些政治术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对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显然十分不利。
五、建议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追求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裕。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相关基础课程和形势教育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拓宽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充实课余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注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时事,增强日常学习的热情,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六、思考
当下,高校《形势与政策》作为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应当引起思想重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让我们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有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