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原创的作文题

2019-10-21 09:26吴非
关键词:拟题作文题媒介

吴非

教师如果能独立思考,绝对不可以一道作文题用几十年,而且还是上一代的陈题。

学校一般在开学前就把课本发给学生。会学爱学的学生,在开学前后,早把一册语文书从头翻到尾,他们甚至在开学时就知道,期末时老师会让大家写一篇什么题目的作文。因为缺乏新鲜感,他们激情消退,思维受干扰并“硬化”,一点“意外”也没有,“猜想”也就不需要了。在作文学习方面,“胸有成竹”的优势未必比得上看到新笋破土的惊喜,学生更需要“新”的东西激发思维。

和语文课文相似,教科书随单元的作文题也不过是个“例子”。一组题目十多年重复使用,“佳作”多。学生有“模子”借鉴,照样去写“自我介绍”,照例去写“一次有意义的班会”,于是很可能失去发现和创新的机会。如果教师在基本练习阶段想到更多的办法,就可能有比较新的设计,学生也能有创造体验。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同时基于学生的作文实际能力,自拟作文题。

教师拟题的过程,也是面向课堂、面向学生的思考过程,拟题时,不能不考虑学生。这道作文题既能体现教学要求,也让大部分学生能写,另一部分学生需要努力,踮起脚、高伸手去够树上的果子。拟题要有全面的考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对学生的构思、立意与表达有哪些预期,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教师也会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会期待一部分学生能从本次作文中推进思考与想象,另一部分学生在表达上有所追求……

独立拟题能力体现教师的业务修养,拟题需要比较强的思考判断能力。能发现问题并做出分析,预测学生的作文状态,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则作文教学未必会成为难题。我曾建议同行,少用陈题;一个学年,教师至少自拟10道作文题,让学生选做。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在一小时内拟出两道原创的作文题,他不可能教不好作文。一道作文题出得好,能给大家什么样的启示,一道作文题出得不理想,让我们看到哪方面有欠缺,有什么样的反思,等等,这都是有益的。失败也不要紧,不敢出题才是值得警惕的业务短板。教师对作文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能拟出触动心灵、启人神思的作文题,学生从中看出“老师办法多”,从师而学,他们就能从容面对一切难题。

有时,我会为拟出一道比较满意的题目而自得,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这个题目的缺陷,我有新的考虑并做出修改;有時,我会半途而废,此后在某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忽然有了灵感,把它改成一道充满新意的题……这些经历,促使我去思考,去更新,把每一次命题、拟题作为对自己的提升。我甚至有这样的经验:一位教师拟出需要的作文题时,肯定还会“剩下”三五个未成型的思路,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他可能还能完成一两个。

教师不会出题,往往在于缺乏写作经历,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差,想象和判断力不足。也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很难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做出预测判断。在和同行的交往中,我常发现一些老师循规蹈矩,不敢也不会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识校园内的事物,对新闻与突发事件不会评论,想不到或找不到议论的切入点,等等。很难想象,他们的作文教学会是什么状态。

我曾建议,可以把作文命题作为语文教师资格考试或升职笔试中的一项。后来有人谈起,效果很差,“仿题”多,原创极少。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命出的作文题都像中考、高考题?很简单,目前流传最广的作文题,大多是各类考试作文,教师接触到的,基本是应试型题目。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认识,导致其忽视平时的课堂作文基本练习,忽视学生作文的趣味,而教师本人的业务追求轻易被湮灭。

我曾拟过几个自己满意的作文题。说“满意”,是因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同时有意外的收获,且能一届届地传下去,成为思维表达练习,也有助于人格养成。《幸福的高三》是1986年带高三时的一次课堂作文。在黑板上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神态庄重,一阵惊讶之后,教室静默。我认为那次作文比较成功,和我现场的态度有关。很多年后,仍然有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能不能写得好不重要,能让学生一生记住这个作文题和教师的态度,我的目的也算达到了。

想出能开启学生思考的题目,有时纯粹出于偶然。“我为什么忘记了父母的生日”(供选的另一题为“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这个题目,是我在从办公室去教室的路上忽然想到的,从思考到定型,不超过十分钟,原因不复杂:因为我始终记不住母亲的农历生日。

作文当堂完成了。全班48位同学,有27位没记住父母的生日。后来,一位编剧从校刊上发现了这个课例,立即将其编到自己的剧本中。为了追求戏剧效果,他把27位学生没记住父母生日改为“全班没有一个人能记住父母生日”。直到被通知去制片厂看样片,我才知道编导们竟然这样“创作”——随意“拿”并违背教育常识。在观看样片后我严厉批评他们,指出这不仅不真实,而且庸俗不堪,他们为了娱乐,糟蹋美好的课堂。导演仅仅致歉,说没法改动。如果不是编剧在我的学校体验生活,那节课本可以成为美好的教学记忆。我主张教育要远离媒体和“文艺”,和这件事也有关。

回忆旧事,都有那么多值得写一写的题目,更不要说应接不暇的新事了。每一天我们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想不到的新鲜。一名教师怎么能说自己拟不出一道新的作文题呢?独家策划0【主持人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新课题。崭新的学习内容,陌生的学习方式,给这项教学任务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期,我们汲取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从理念解读到实践层面,围绕跨媒介阅读、跨媒介写作,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袁爱国

猜你喜欢
拟题作文题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方法种种巧拟题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