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关键因子

2019-10-21 09:26张悦
关键词:媒介素养信息

媒介素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关键因子*张悦(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315012)

摘要:时代快速发展,信息社会带来阅读与交流的革命,跨媒介成为地球村村民的生活日常。立足于时代诉求,聚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领域,探究媒介素养的三个维度:信息筛选与甄别、呈现与表达的能力;认知媒介传播方式、特征、功能以及影响,了解媒介如何塑造历史与当下;认知媒介融合的趋势,分析不同媒介的语言形式差异,并能对差异进行个性化表达。

关键词:跨媒介生活视野媒介素养

传播拥有漫长、悠远的历史。人类用了几万年的等待与蕴藉,才从语言之丘走进了文字之林。而人类从相对单一、封闭的语言文字媒介的“势力圈”突围而出,和众多媒介“相遇相知”,与现代媒介共舞狂欢,共享美丽新世界,是当下不可忽视的生活真境。新生代媒介如“无名山丘崛起为峰”,成为社会变革的现实需求;而随之而来的媒介的传播样式与表现形式的变化,正以信息时代文化符号的姿态,承载着生活世界的真实意义。

当代社会,跨媒介是生活方式。“无媒介不欢”成为地球村村民集体无意识的生存之道,各种媒介在实现人的社会化延伸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立身媒介丛林,我们被“扔进”了一个传播网。萨丕尔认为,传播关系构成社会,传播是维持社会有序运转的主要力量。那么,有效传播关系如何建构?进入传播关系的我们如何与“媒介中的他者”“他者的媒介”建立联系?决定关系的圭臬是什么?笔者以为,“媒介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要思考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当代全球生活视野下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介素养?作为信息消费者和信息传播者的我们,置身跨媒介的生活场景,一方面惊叹于信息超载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迷茫于海量知识的全新整合模式,阅读与交流的方式都在发生超越原本认知系统基本规律的改变。“媒介素养”不再是一个高蹈于未来世界的超级词汇,而是踏在生活实践的地面、粘贴在处于现代信息化进程中的人的重要标签。媒介素养,于真实的生活世界须臾不可或缺,如同宝玉身上那块通灵宝玉,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关键因子。不求其全,笔者拟从三个维度“试探”指向于媒介素养养成的思考与实践。

媒介素养之一:信息筛选与甄别、呈现与表达的能力

网络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虚拟空间,造成人与人实际交往的隔阂;网络匿名发布信息的简便性使一些虚假信息很容易被发布,甚至有人违背公共道德,随意发布侮辱性、攻击性的言论、图片和视频。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大家都在关注同一条新闻,后来发现阅读量在“十万+”的这条新闻,居然是条假新闻——“吃瓜群众”惊得连手中的瓜都掉了。由此衍生的问题是:我们的网络生活安全吗?置身于网络“营构”的生活世界,我们如何确定信息的真伪,又如何将完成价值判断的信息转换为恰切的输出文字,以实现信息承载意义、传递意义的社会交往功能?准确、科学的信息甄别力,精确、清晰的信息表达力,是媒介素养的组成部分。

请看以下教学活动(蒋文杰老师课堂教学片段):

1.素材呈现与活动要求: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本报讯】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现不明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本报也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见本报),色彩自然,画面清晰,为“不明飞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2.学生独立做出判断:是真的吗?并提供依据。

生:第一感觉是那个手机商家打的广告。

生:新闻不完整,缺少部分内容,比如目击者的描述、相关专家的看法。

生:描述过于简单,细节模糊,比如时间、地点,因而可信度低。

3.教师提供“新闻真实性衡量表”(见下页表1)。學生合作填写表格,并在班内交流。教师补充。

新闻报道的真伪可以从报道来源是否可靠、报道内容是否完整、报道者提供证据是否真实以及是否有事件之外的其他意图等进行分析判断。信息真伪的确定,可以尝试从直觉捕捉和认知分析两个角度切入。“锻炼”敏锐的感知力,运用真实的证据进行认知判断,并尽可能远离主观对判断的干扰,得出的结论就会相对“公允”客观。养成信息辨识能力,还需要“犁去”现象(假象)的虚无,抵达本质的存在。表1

基本要素细目信息评价报道来源

的可靠性来源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新闻并不是该报记者亲自采访、实地考察获得,可靠性不强报道内容

的完整性时间傍晚6点半左右地点本市西北上空人物目击者原因出现不明飞行物经过从出现到消失,持续了两分多钟内容相对完整报道者证据

的真实性报道者提

供的证据收到了许多目击者发来的照片新闻中并未体现对这些证据的检验或核实事件外的

其他意图某市民用所带的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拍摄了一组照片有为Jason品牌最新型号手机做广告的意图媒介素养之二:认知媒介传播方式、特征、功能以及影响,了解媒介如何塑造历史与当下

媒介是时代的扬声器。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传播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没有传播的社群又是怎样的社群。当传播成为社会交往生活的寻常,人们就不能不思考传播的途径与方式,即传播如何影响、介入个人生活与世界。

各种大众媒介应运而生,成为与时代形影相随的扬声器。诚如施拉姆所言,每一种传播媒介都好比是社会的守望者、决策的领袖与合作者、导师和艺人。而认知媒介和历史与当下的关系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媒介素养。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媒介的生活,会像失去了阳光、水与空气一般,给人类以致命的打击;也许我们会回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写的洞穴时代。因此,与媒介保持良性互动的关系,在各种传播关系中尊重传播契约,便是有效传播行为高概率发生的关键保障。

请看以下教学活动:

阅读文段(主题词:自然教育),根据要求,完成学习活动。

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不断蚕食自然环境和休闲区域。我们必须知晓如何为所有的生物保留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特性,除了捡拾垃圾和废弃物,还必须多采取一些行动,以保护自然环境,教给其他人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和一些户外活动的知识和概念,让它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1.网上搜索“无痕山林”户外准则与行动等有关资料,了解“无痕山林”项目,知晓他们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做这些事,是怎样实施这些项目的。

要求:设计一个“无痕山林”主题活动方案,选择便捷的网络媒介推送。方案中要有插图和一个宣传“无痕山林”户外准则的3分钟视频脚本。

2.设计一个路演脚本,把活动方案推广给现场参加路演的听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你的方案。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活动对象,比如小学生、大学生、社区居民或村民,语言方式要符合他们的文化心理。

(2)文本撰写要适合路演的特点。类似说明文,但又夹叙夹议,阐述方式要符合新网络环境下新语言特点,简练高效,通俗易懂。

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社会功能与运用价值。以上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到多种媒介中去认知生活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并能运用媒介功能生成其社会价值。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直接延伸至生活世界中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这则学习活动的可借鉴处。

媒介素养之三:认知媒介融合的趋势,分析不同媒介的语言形式差异,并能对差异进行个性化表达

进入“超文本链接”时代,单向度的沟通方式正被生活世界的真实需求所抛弃,点对点的平面交往模式被点对面、面对面的网络化交往模式所替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握手言欢,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网络平台共存,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凝聚与传播方式,个体声音被放大到社会空间,公共话语空间的公共性正受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双重挑战。

同时,媒介共同体正在建构,单一媒介的价值正在被重估。同一议题在不同媒介有不同的表现取向,同一事件在不同媒介有不同的叙事版本(即便是同一事件在同一媒介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版本)。印刷类、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子设备等媒介由于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处于“相爱相杀”的竞争状态中,也处在“相融互补”的合作关系里。

那么,如何认知不同媒介的语言形式差异,尽可能实现个性化表达呢?笔者以为,理解、分析媒介表达差异有三个基本要求,即目标、受众、语境。

请看以下教学活动(叶松华老师课堂教学片段):

(阅读电影剧本《辛德勒的名单》,尝试将剧本陈述改写为电影表达所需要的样式,初步建立影像化写作的意识。)

师请同学们朗读场景113。(简介场景前后情节)看看哪些文字可以直接转换为电影镜头,哪些文字不能?

生“心中充满了美丽的幻想”不能,“海伦心中一颤”不能。

生女人们讨论也不能,得有具体的讨论内容。

师也就是具体的对话内容。

生菜谱也不能,不能光说土豆、面包什么的,得有具体菜谱。

生我觉得除了第二句“海伦望着窗外,小男孩做杀头动作”,其余都没法直接拍成电影。

师尽管是剧本,但感觉除了具体的动作描写之外,所有文字都得经过改写,才可以拿来拍摄,尤其是刚才两处心理描写。这时就体现导演的功力了。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拍摄,我们以“海伦心中一颤”为例,调动你所有的手段,想办法把心理描写拍出来,让心理外化。

生我会设计让海伦浑身打寒战,目光呆滞,然后双手紧紧裹住大衣。

生我会设计让海伦看着车厢里的人,聽着人们关于安息日菜谱的议论。

生我会让海伦皱眉头。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导演”的设计。

生我觉得紧紧裹着大衣挺好的,这说明海伦感到了死亡的寒意。

师这大衣、衣服在电影里我们称它为什么?

生道具。

师电影拍摄借助道具。

生我觉得皱眉好,浑身颤抖有点考验演员演技。目光呆滞不好演,还是一直看着车厢里的人好。

师不光要有表情,而且要设计细微的表情。

生其实我会另外加入一点声音,比如火车刹车时和铁轨摩擦的刺耳的声音。

师你想到了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了,看来你进入跨媒介阅读(电影阅读)的状态了。

剧本语言是不是导演拍摄的终极语言?当然不是。导演不能成为剧本的傀儡。镜头表达与剧本表达是两种语言形式,目标与受众都不一样,因此,对同一事件必定要创设不同的语境。教学活动围绕“差异”的辨识、倚重于对影像化表达的理解展开,引导学生去建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自觉意识,去体会如何将剧本里那些“不言中的深意”用镜头语言传递给观众。

时代加速变革,纯个人化、单一的表达模式已然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生活世界。旧的教学景观尚未退场,新的教学图景已在确立中。当跨媒介成为地球村村民共同的生活方式,我们期待在语文教育家园里酝酿一场有关阅读与写作的革命。新路标、新模式、新的师生关系,都无法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刷新存在感、增强获得感,“更新羽毛”成为现实之需。

每个人都对媒介深感兴趣,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媒介素养对自己有利。语文教师的语言实践教学活动要植入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深刻“印痕”,其前提是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本文系浙江省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择优资助科研项目“互联网信息社会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研究”(编号:NBLJ201802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信息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