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茂香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注重学生能力习惯培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语文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陶冶情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更好的理解课文,领悟其中的真善美,增强想象力。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前言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表达理解能力的载体,是学生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理解阅读朗诵能力是语文老师要研究的课题。但目前语文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理解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进行阐述。
一、语文朗读的必要性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能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抑扬顿挫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更容易造成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小学教学模式现状
当今的小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似乎可有可无。教师的教学偏向于自由朗读,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仅仅带读一两遍后便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画出重难点字词。自由朗读虽然可以大大缩短时长,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大声朗读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培养朗读技巧。
三、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方法
小学语文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基础文章内容。因此,字词积累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朗读技巧首先要积累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抓紧字词,对于重点字词,容易出现朗读错误的字词重点强调。例如,文章中可能出现儿化音,教师要抓住重点,读出这些儿化音,从情感上让学生更好的牢记这些字词。
字词是朗读的基础,要想提高朗读能力还需要从句子理解方面不断练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从文章内容情感方面把握中心思想,才能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抑扬顿挫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激发学生朗读热情是学生培养朗读能力的根本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转化积极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朗读,乐此不疲。转变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进行齐读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②可以选择一个人朗读一部分,依次进行,营造朗读的氛围。③进行多个小组之间比赛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通过转变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张口主动朗读,锻炼其朗读能力,通过不断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表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会有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好奇心。乐意在同学老师面前表现,从而获得认可。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不断的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在课堂上,采用比赛评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推举出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班级带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朗读的好习惯,从朗读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字词同时理解文章内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每天锻炼朗读,不断提高其朗读能力和技巧。与此同时,可以举办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积极鼓励每个学生主动练习朗读,展现自己,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享受朗读带来的喜悦。
六、创造情境,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声调的流利,语言感情的表达,音调的高低起伏等等。由于小学教学比较基础,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缺乏社会阅历,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语调语速。教师需要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锻炼,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规范性朗读示范,通过音频、视频模式加深学生印象,尽可能的还原场景,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朗读抒发情感,锻炼朗读能力。
七、规范朗读示范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业不容小觑。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尚浅,知识储存量小,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朗读示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朗读规范标准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要在朗读时注意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利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情感带入和朗读的魅力。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深入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完全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感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信服,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引导,爱上朗读,积极主动的大声朗读,锻炼朗读技巧。与此同时,教师的朗读示范比起视频、多媒体的示范则更加的具有亲和力,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感受文化朗读的魅力。
八、将朗读融入到日常学习,养成朗读的好习惯
提高朗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不断的训练。将朗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将未见过的字词通过拼音反复进行朗读,可以扩大学生字词积累量。其次,朗读效果如何是要依据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来判断,解决了字词难题是基础,然后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情感的表达正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悲伤、喜悦、哀愁,这些都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在真正的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
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是小學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发散其思维。通过朗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志雄.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教师,2017(18):32-32.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3]张金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5(25):133-134.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