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走进茨威格的世界

2019-10-21 19:51孙梦崎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7期
关键词:茨威格

【摘要】本文挖掘小说深层次的人物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及隐喻系统,揭示出主人公R与陌生女人都是作者的化身和作者对其人生进行的一次虚拟的体验,以及暗示自己与战后昨日的世界的诀别。因此《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茨威格写给自己的“情书”。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陌生女人;昨日的世界

【作者简介】孙梦崎,云南师范大学。

茨威格对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十分细腻,作为代表作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可不提,其发表后同名电影话剧被群众喜爱,作为读者的李健也受启发创作了这个耳熟能详的“传奇”。高尔基称之为惊人的杰作,仅仅因为这段悲伤的爱情故事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么?为作家R数次错过那个陌生女人感到惋惜么?仅仅因为陌生女人爱的执着牵动人心么?对于母亲亲眼看着孩子的离去却无能为力而感到可怜么?

所以我们不应仅把其放在女性主义性别视角分析,应在深刻挖掘《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茨威格自身之间的联系。探究作家R,陌生女人还有那个去世的孩子他们究竟都是谁?

一、“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茨威格的自传

“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即是一个称呼,也是文章的标题。吸引了作家R的注意.....这是指他呢,还是指的一个想象中的人呢?

茨维格化身作家R。1922年经历了一战后的茨威格,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恰是他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文中虽只字未提及战争等词眼,但有人称“这个文本是所处的变革时代的茨维格面临精神危机的文学表达,同时也是茨威格在浪漫主义退潮后对其以自我为核心价值的怀疑和反思。”他想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这一年作者同样“四十一岁”,书信文体的灵感也来自茨威格在生活中确实也曾到过两封类似的来信。所以足可以证明茨威格把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寄托在作家R身上。

作家R的無忧无虑、轻松自在、游戏自在,在自由自在的情况下才能呼吸,这光明中的一面,不正是作者在现实中的一部分写照。而那阴暗的一面呢?

“我在黑暗里和你说话”这里站在黑暗里的人不正是第一人称的“我”。而那个陌生女人总在黑暗里说话,作为“陌生”人会比R更了解自己,而且正如前文R是作者的一个化身证据充分,那么文中以第一人称的“我”来描写的并不是R,并且把“我”的心理描写如此细腻,那么追溯到作者本身,陌生女人不就是茨威格自己的对白,一封自己写给自己的情书。

二、“陌生女人”:茨威格的人生体验

从文中可以发现陌生女人的人物设置仿佛和茨威格自身又有些矛盾,弗洛伊德认为:“一篇作品就像作家的一场白日梦,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为了体验也是他对自己白日梦的寄托,茨威格给他的人物设置了种种特殊的环境:陌生女人的“深居简出的生活”,“孤单一个人,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指点,提醒,毫无阅历”。也许也是因为这样的设置才会让这个少女对作家R后偏执的追逐显得更加合理。她奋不顾身的爱,甚至明知道得不到回应但仍然追逐;卑微的爱,她把窥看R的小孔当作观察世界的眼睛,R占据了她的世界;为他生孩子,不想给他负担,人她追求自由,沦落风尘,直到死去都执着的追求R。

陌生女人对作家R追逐编织在梦想中,但面对现实的无奈弥漫在诀别信的字里行间,“黑暗终于要被光明替代了”但“ 我如梦初醒,第一次跌到了现实之中,第一次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陌生女人用尽全部生命去爱,但这爱是忧伤而缥缈。现实是残酷的,“既然我活着对你来说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那我又何必眷恋生命呢?”陌生女人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自杀方式是否也是作者的一种尝试我们不能断定。

三、“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与昨日的世界诀别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他正遭受着流感的侵袭,发着高烧”文中在陌生女人在这封情书中五次呐喊出孩子昨天去世了。作家R的遗忘也让陌生女人心灰意冷,流感让对陌生女人来说像R的缩影,那个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替代R的人的那个孩子的离世那个致命的稻草更压倒了陌生女人。

茨威格的自传《昨天的世界》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是“昨天”和“今天”的分水岭,依据前文的各种设想,我不禁猜想文中多次提到孩子去世的“昨天”是否就是茨威格心中昨日的欧洲黄金时代,一战了打破了茨威格沉浸在那个旧时代的梦。那个孩子似那个旧时代的梦一样离去了,他崇尚的那种自由那种不被束缚终将破灭。那种自由不就是年轻茨威格生活得那个昨日的欧洲,战争就是让人道主义的自由仅仅变成一种昨日的回忆,让那个小R(孩子)死去的凶手。

流感带走终究了的孩子,陌生女人最后的守而无望,作家R的蓦然回首“突然来了一阵阴冷的穿堂风......他感到了死亡”茨威格用这样的隐喻做了结尾,那个看不见的昨日世界,不朽的人道主义,和他感受到的死亡,这里难道不是茨威格在与昨日世界的诀别么?这一切难道不是作者对于自己未来命运存亡的尝试吗?

1940年法西斯猖獗,茨维格选择了自杀。“你就是我的一切,我的生命因为你而存在”,换句话说不就是你不在了,我也就没有活着的意义。

四、结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茨威格的自己与自己的一次深刻的对话,把自己的精神分别寄托在作家R与陌生女人的身上,并用隐喻的手法构建自己的人生,借此表现出自己对昨日欧洲文明的追逐,但在战争影响下他的追求破灭,自己也如同“陌生女人”一样在“流亡”中选择自杀。

参考文献:

[1]李健.王菲个性内敛《传奇》创作灵感源自小说[OL].网易网, 2010,02,07.

[2]黄中甫.茨威格小说全集:第2卷[M].西安:西安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茨威格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罗丹邀请的客人
被罗丹遗忘的客 投入了,也就自信了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茨威格的迷信
偶然与命运
大师忘我的专注
茨威格:陌生的人,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