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陌生的人,你是谁

2016-09-21 10:04张哮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小说集茨威格高尔基

张哮源

多年前,明星徐静蕾曾导过一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编剧除了徐静蕾,在她前面还写了一个外国人的名字——斯蒂芬·茨威格。其实这是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只是之前人们对他知之甚少罢了。

这部电影火了,原著以及作者也再次掀起高潮。那么作家茨威格究竟有何魅力?我们阅读茨威格又能获得什么呢?

诗句翩飞

茨威格是幸福的,他1881年出生在一个以音乐著称的城市——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并且他富有的家境为他带来了一段无拘无束的童年。

在这样一个艺术之都生活,想不沾染些艺术气息都难,尤其对于天性敏感的茨威格来说,他觉得无数的词语、短句、标点在脑海中飞扬,他将所有的灵感捕捉到纸上,形成了一首首优美而有韵律感的诗歌,17岁那年就在一本杂志发表了他的处女作。

青年时期的茨威格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小诗人,尽管那些诗句还很稚嫩,却处处显露锋芒。1899年,茨威格以优异的成绩在无数篇诗歌的陪伴中从中学毕业。

翌年,茨威格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他考入了当地著名学府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大学像是一扇更加敦厚而神秘的大门,向这位求知若渴的文学青年缓缓打开。茨威格接触了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也研究和翻译了法国作家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作品,当然他不能忘了他挚爱的诗歌,像比利时的凡尔哈伦就曾让他着迷。

天赋加上勤奋,茨威格在1901年终于正式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其中精挑细选了50首诗歌,呈现了一位诗歌狂热者的风采与光芒。

哲学少年

茨威格在诗歌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世界的一扇新的大门——哲学。他在1902年从维也纳大学转入柏林大学,开始了哲学研究。在这里,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它颇有哲学的味道,因为灵感源自《圣经》。

茨威格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爱读书的他于190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位学霸开始在翻译、编辑、作家、学者的身份中游刃有余地穿梭。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出版后,他开始了一段从西欧、北非一直到印度、美洲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茨威格迎来了他人生的黄金时代。

就像是现在的明星每年都会推出新的剧集或专辑,茨威格也是每年推出一部作品,他涉猎广泛,既有1905年发表的专著《魏兰》,也有1906年发表的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光写诗歌还不过瘾,他要让诗歌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具、场景、演员、剧场,他的第一部诗剧就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07年发表,并于1908年上演。

茨威格所处的时代人才辈出,在1910年,他结识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两位大咖的碰撞是多么激动人心,而这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大作家罗曼·罗兰。1924年,茨威格与罗曼·罗兰拜访了弗洛伊德,三人各抒己见,共度一个愉快的夜晚。而茨威格一生都与弗洛伊德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友谊。

茨威格真正做到声名远扬,还要提到一部叫《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的小说集。书名看起来很幼稚,实际却是以儿童视角来审视成人的精神世界,这奠定了他今后作品的基调,他称之为“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十年磨一剑,茨威格在1922年出版了第二部作品集《热带癫狂症患者》,在这部小说集里,那篇家喻户晓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问世了。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曾由衷地赞赏它“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流亡生涯

1927年茨威格发表第三部小说集《情感的迷惘》后,其中那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又一次成为经典。无论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都带给读者心灵的震颤和感动,难怪人们称茨威格是最懂女人的男作家。

茨威格凭借着高超的才华和人品,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最有名的就是苏联作家高尔基。高尔基虽然是个大人物,但也算是茨威格的小粉丝。1928年茨威格应邀来到苏联,与高尔基高谈阔论,成为一段佳话。这一时期,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传记作品——《世界建筑师》,还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1933年希特勒上台,大作家茨威格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也难逃厄运。1934年他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辛苦的流亡生活。但即使流亡再痛苦,茨威格仍旧笔耕不辍,《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日内瓦宝藏》等作品相继问世。

多事之秋并未结束,1934年的维也纳事件,令茨威格又被迫流亡英国、巴西。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令茨威格身心疲惫,但也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他笔下的传记、小说有增无减,其中长篇《心灵的焦躁》还在1940年被搬上银幕。

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茨威格连国籍都失去了。没有国籍的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不久又离开英国去往美国。两年之后,茨威格经纽约去巴西,他为自己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深感绝望,却无能为力。

1942年,茨威格仿佛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回顾一生,写下了《昨天的世界》这部自传。2月22日,在巴西的公寓,他与夫人伊丽莎白·绿蒂双双服毒自杀。这位伟大的作家以决绝的方式了却了自己的一生,后人只能从书中缅怀他的传奇人生了。

猜你喜欢
小说集茨威格高尔基
作家的办法
评晓苏最新小说集《老婆上树》
作家的办法
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臭男人”与“香女人”的刻板印象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扑在书上的高尔基
嗜书如命的高尔基
卢群小小说三篇
高尔基的苦难童年
《暗恋者》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