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2019-10-21 08:27李雪琴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雪琴

摘 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它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整个高中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探究性学习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策略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地讲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被灌输知识。新课改主要是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质疑。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加强开放式教学,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1]

開放式的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创造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实践活动上,这就要求教学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语文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提供给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深切的活动体验。

二、提倡质疑问难,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宝贵品质。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机会和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例如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和故事,给他们布置续写故事的写作任务,为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学生也会因为续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而积极思考和想象。

三、采用科学的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教师而言,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阶段学生的科目多,且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习的知识点多且复杂。再加上学生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相处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习惯。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越战越勇,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另外,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说在教学《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在说明修改效果时,作者还联想了哪些作品?郭沫若改得不好,又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提倡成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并且希望被人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就是那个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机会的人,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同时教师可以以合作伙伴或者朋友的身份激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深入理解并且形成自己的意见,最后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分享给其他的同学。比如说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文章中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就举手回答:“作者是用‘形显示‘神,其实是用可笑的外表去反映其丑恶的思想,主要目的是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在教师的鼓励下,其他同学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课堂上就变成了学生发言的课堂。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成功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自然而然地就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出来。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不但能够体现当代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交流,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工作非常有利。最关键的是,他们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锻炼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应对各种考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延顺.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0):31-31.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