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2019-10-21 08:27黄旭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途径农村

黄旭华

摘 要: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极为广泛,并且在教学实效提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便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情,对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的途径与策略展开分析,旨在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途径 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属于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则成为了众多一线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在众多教学理念当中,生活化教学理念属于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去组织教学活动的理念,具体操作中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渗透于真实生活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生活中学习,也在学习中生活。[1]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善,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学生方面。小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少且不足,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过于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会感到较为排斥,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会使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差,不得不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强硬“灌输”,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理解知识,无法凸显实效;其二,教师方面。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更为关注学生分数的变化,所讲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如何去应对试卷,而对学生的切身学习体验关注不足,也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其三,教学方面。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氛围相对古板,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欠缺,导致教学趣味性不足,更多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

二、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许多农村学生在学习中会难以理解与消化,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与问题,倘若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便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变得更为高效。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链,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并且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可见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分析

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甚至少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抗拒情绪,而在小学的数学学科教学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所以,身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农村学生所存在的这类情况,通过密切关注农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以更加符合农村学生实情、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数学教学资源去进行课堂知识的导入,如此一来便能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更加投入。[2]不难看出,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在课堂知识导入的环节中去营造出更具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操场,让学生尝试着去测量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面积。学生则结合教师所讲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测量篮球场、乒乓球台的长和宽,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更快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在浓厚的兴趣推动下便能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有着良好学习效果。

2.知识讲解生活化,加深学生数学理解

受制于年龄因素,小学生在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对于部分抽象、复杂的知识会出现理解困难情况,导致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针对于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懂得如何将复杂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这一目的便需要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实现,通过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去创设出强烈的生活熟悉感,使其在熟悉环境中去更好理解蕴含的数学知识。[3]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相关内容时,在农村地区有着众多资源去验证这一知识点,如农村院子木门背后会沿对角线斜着钉一根木条,从而形成两个三角形,目的在于加固院门;农村电线杆的两侧也会斜拉钢线而形成三角形,能够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自行车停车时,会加后轮车脚拨下,使车身与地面形成三角夹角,同样能够保证自行车的平衡稳定……在大量的生活化例子中,学生便能够知晓在生活中蕴含着众多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从生活中常接触的物体着手,使得农村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出了“三角形稳定性”及生活实际例子的对应联系,所以对这一知识点无需死记硬背便能轻松掌握。如此看来,以生活化教学策略去讲解知识,能够深化农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3.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制约,许多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再加上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导致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城市地区而言偏低。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學中不能够对经典的教学案例进行生搬硬套,否则会造成农村孩子的不理解,教师唯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完善,立足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农村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再现,才能够让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活力,让农村孩子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4]

比如,在讲解“利润与折扣”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结合农村果园种植的情况去列举教学案例:小明家果园栽植的苹果大丰收,正常大小苹果丰产两万斤且果以每斤3元的价格售出,剩余个头偏小的苹果以每斤2.2元的价格售出,请问小苹果的售价是正常大小苹果售价的几分之几?以所学折扣知识,相当于小苹果是打几折出售呢?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农村地区学生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物进行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在结合自身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数学概念与定义,大大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

4.数学应用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为了让农村小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应用的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去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策略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生活实际与教材的知识重点。[5]

比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面额的纸币,以此方法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其数学意识得以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良好培养。又如,在学习单位“克”与“千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与这两个单位相关的东西进行观察与记录,从而学生便会发现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像自己在商店买的薯片、干脆面以及妈妈做饭用的食盐、味精等,都会以这两个单位作为重量表达单位,从而在亲手称一称的过程中去感受具体重量,使其数学实践能力得以加强。

5.课后作业生活化,拓宽学生数学视野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简单地通过考试,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清楚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去进行设计教学,想办法拓宽农村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相较于城市地区的孩子而言,农村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需要向生活化方向靠拢。比如,在讲解完“直线、射线和线段”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寻真实例子去说明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这样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学生的生活极为贴近,所以学生的完成兴趣更浓厚,并且在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拓宽了农村学生的数学视野。

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这便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所以,在农村地区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对学生生活中蕴藏的數学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为学生创设出熟悉的学习环境,使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得以高涨,学习视野得到拓展,从而提升数学能力、发散数学思维以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玉宝.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上),2015(6):117-117.

[2]方燕,王家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04-104.

[3]周学道.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9):75-75.

[4]欧阳冬凌.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学园,2012(8):147-147.

[5]石北征.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再研究[J].广西教育,2010(19):27-27.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途径农村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