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10-21 08:30费颖
大东方 2019年9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费颖

摘 要:面对新世纪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面临学历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导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地区以及择业因素等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院校;就业;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形势及其原因

近年来,随着各大院校招生数量的扩招,每年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因为扩招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大学生在刚出校园,对社会没有理性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而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又存在学历不高的硬伤,再加上就业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在择业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更会遇到困难,因此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有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能力比普通劳动者高,理应从事更好的工作拿更高的薪资,从而对工作期望值高,要求工作环境好,薪酬待高,工作强度低,工作性质对口等等,挑三拣四,怕苦怕累,稍微不对口的地方就会换单位,换工作,从而影响就业。以本院2019年毕业生为例,在和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学生都想进入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对于民营或私营企业等就业岗位几乎不感兴趣,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继而衍生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

2.向往大城市,不能从社会实际需求情况出发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首选大城市的比例较大,选择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特区的比例为较小,选择省外中型城市的比例也很少,偏远城市、小城镇或郊县地区的几乎不考虑。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单一,留大城市的情结严重,主动投身到基层、贫困地区就业的人数很少,从毕业生心态上而言,都觉得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大,潜在机遇多,同时可以向家人和朋友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实际上,就业机会越多竞争也会越激烈,毕业生大多数缺少对各地区职场环境的分析,因此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存在盲从和认识不够的误区,从而导致就业不顺利。

3.信心不足,害怕面对就业压力

很多高职毕业生都存在自卑心理。现今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生活环境单纯,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他们觉得自己只有一纸专科学历,必定处处不如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敢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或者因为成绩、性格等某方面的缺陷而悲观失望,觉得事事不如他人,不敢面对就业市场上的竞争。

4.对工作岗位认识不明确,盲目跟随大流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不同的工作性质岗位总有一个是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而且还有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更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而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认知,喜欢盲目的跟随选择,其中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工作成为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项。2014年国考,共有152万人资格审查合格,这一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最热岗位报录比达到7191:1,由此数据可以看出盲目跟随大流选择,更容易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还有一些学生尽管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但后期会由于专业不对口、对现工作不感兴趣、太累不喜欢等种种原因频繁更换就业单位,导致就也不顺利。

二、提高改善就业情况的方法对策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先锋,面对严峻的求职就业形势,高职院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指导。

1.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得就业思想

学生们都向往专业对口大公司的高薪资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却忘记了与之相应的高要求,充分体现出学生对自身定位的模糊和不切实际,因此,对于毕业生应从刚进校时抓起,进行思想素质、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就业技能的培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客观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另外可专门邀请一些职业指导专家来校为学生举行职业指导讲座和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做创业事迹报告、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以及举办模拟招聘会等,以此提高毕业生今后在各种就业竞争环境下的求职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了促进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促进措施,比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村官计划等不少帮扶项目。同时,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地方创业,在税收、贷款、场地等方面都给予较大的支持,可以看出当前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这方面可以享受很多国家的有利政策,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体系,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领导管理、组织协作等创业能力,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给与正确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从而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

3.积极开展就业调研,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应密切关注用人单位在职位需求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就业计划,另外还可以经常与专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的企业进行联系,开展多条就业通道,提高就业岗位数量;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查找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招聘信息;和兄弟院校保持联系或联合起来,达成就业信息共享,及时向学生提供岗位需求信息,搭建毕业生就业双选平台。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面对当今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也要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出正確分析,并为其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和指导,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在新就业形势下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余磊.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

[2]李勇宁.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J].科技信息,2010.

[3]戚钧科.论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误区及其成因.怀化学院学报,2010

[4]刘继亮,陈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高等研究教育专题研讨,2009

[5]倪伟光.高校职业指导开展的思考与现实意义[J].才智,2008,(15)

[6]王瑞祥,王伯成.《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7]魏连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A].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高职院校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