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西格吉日嘎拉
摘要: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入手,从展现生物学独特的魅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兴趣;生物教学
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对个人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高中教师一直在思考和實践的课题。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我们发现已经有大量研究涉及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兴趣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发挥很重要的功能,有利于增加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1 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许多教学工作者认为理论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并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即使一些高中开展实验教学,但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实验过程的关注,重视生物知识的灌输与巩固,但却轻视对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许多高中,如今仍然用传统课堂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生物课堂,严格的控制着课堂的纪律和秩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学生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看着教师演示着这节课的实验内容,然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步骤或教师的演示来完成相关实验。可以想象这种教学模式束缚甚至阻碍了很多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谈不上探究新的知识和理论,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模式陈旧
在现今的很多高中里,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几乎一样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中已实施多年。不可否认该模式确实能让学生很快掌握和熟悉生物理论和实验操作,课堂教学秩序也更好。但其教学后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把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与动脑思考的环节剥离开来。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思考理论问题,有的只是机械化的操作。很显然这种动手与动脑的剥离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可能看到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不思考获得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同样不思考的动手也仅仅是机械操作,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1.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高中生物学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生物教学主要采用两种评价方式:书面形式,教师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生物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机制依据的只是考试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对生物知识真正的掌握情况;操作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实验,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这种评价方式能简便而明了的分析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但局限性也很明显,这种方式无法评价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这两种评价方式上都无法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投机取巧,敷衍应付实验的习惯;这种评价模式也间接会影响到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来进行生物教学。
1.4 生物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差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容易把理论课的知识搬到实验课,花费大量时间对理论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反而忽视了实验的原理、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导致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频频失误,课堂秩序混乱,这正是实验教学组织困难的原因。高中的实验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往往学生看的多、做的少。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指导与操作,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与步骤,在自己操作的实验中往往频繁犯错。在这样一堂生物实验课上,教师讲解的十分卖力,学生却对实验相关内容收获不大,实验效率较低。
2 高中生物学习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好奇心是年轻学生具备的心理特性,深入而持续的对某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后最理想的结果是对相关事物产生深厚的兴趣,如果这个好奇心所关注的事物是学习相关的,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后就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让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过程有更真实的体验,让他们有参与感,这是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条件。素质教育是如今教育的改革方向,教师们一直在追寻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参与感,让他们转变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物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参与感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培养高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3.1 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趣味性教学内容是指可普遍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教材中直观有趣的科学史内容、实验活动内容等,还应该包含教材中不具有但是学生十分需要且感兴趣的学习方法内容,根据以往的调査还发现高中生在生命教学等方面普遍欠缺且兴趣浓厚,这些都属于趣味性教学内容。趣味性教学内容在许多生物教师并没有开发利用的很好,往往有许多教师认为送些是没用的教学内容,浪费教学时间和精力,因此故意淡化甚至忽略,这不仅会打击学生对这些直观有趣内容的学习期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无法获取生命成长必要的知识和方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说趣味性内容的开发与利用不只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还是学生成长的一种实际需要。
3.2 教师要运用科学生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材中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直观有趣的,而且多数的知识内容显得并不是那么有趣,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其实知识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呈现形式,如果显得呆板无聊的知识通过合适的表达、展示形式完全可变得有趣。生物课堂的无聊呆板往往不是简单的因为生物知识的无趣,而是因为生物教师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设计意识和能为不足,这才是问题所在。在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设计方面,笔者总结了下几种具体方式:知识趣味化、思维启发、活动组织、探巧式教学、小组制的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使用。教师要大胆使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感受。
3.3 积极学习情绪的激发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学习情绪和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积极的学习情绪的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情绪与兴趣有很强的互动性,情绪积极兴趣越浓,兴趣越高情绪越积极,反之亦然,所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将学生产生的短期情境兴趣转化为持续性兴趣,从而最终形成稳定兴趣。积极学习情绪的激发和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可通过教师感染、学习激励、爱屋及乌和成绩保障等策略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科学系统比较强的生物课程需要教师能够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并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樟阳.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2] 何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3] 孙培智.生物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西藏教育,2007,(1):30-33.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蒙古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