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
摘要: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差异的,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育方法应有区别。“以学定教”无外乎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面对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是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而因材施教正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教师;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12-02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要了解孩子自身的特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采取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方式,因材施教,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老师,应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应该鼓励孩子。只要孩子具备他人没有的强项,孩子就具有了他人无法可比的核心竞争力。
1.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我暂且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后进生),B层次(中等生),C层次(优等生)。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将简单基础的问题优待于A层次学生,将中等的问题让给B层次学生,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给C层次学生回答,当学生有苦难时在加以引导。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对于A和B层次来说,主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答疑,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再进一步提高。对于C层次,在教学中要启发他们的思考再探索,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每个学生,特别是怕数学或者成绩平平的学生而言,更要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要立即加以鼓励,当回答错了,不要批评,而是鼓励他:“再想一想”,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遍,然后抚摸下他的头,给予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如果全对,我们要毫不吝啬地打上一个大大的优,如果错了就再旁边写上“你忘了什么?”、“不要做个小马虎哦”等关爱的话语。这样学生就会切身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学习成果的喜悦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导,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正确的数学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作业中的因材施教
《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指出,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合理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求实效性。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2.1不同层次,不同练习。
A层次学生做基础性作业;B层次学生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次学生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满足各层次的求知欲望,调动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是A、B、C层次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思考题大都是C层次掌握的,它屬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
2.2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样,同一练习也要有不同的要求目标。例如,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B、C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指导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落实在教学课堂上,也在课外指导中。学生有个别差异,所以单靠集体知道还不够,因此我们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针对性个别指导。
3.1对于A层次学生,他们往往缺乏数学信心,知识漏洞较多,学习习惯也欠佳。因此,在简单问题前,我们要让他们多表现,充分树立自信心,稍难问题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正确有条理地表述,教授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再次鼓励他挑战它,逐渐培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3.2对于B层次学生,我们要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当然鼓励是不可或缺的。
3.3对于C层次的学生,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拓展知识,开拓思维。可以建议他们做一些课外的奥数题、思考题,可以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思维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各种比赛等等,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认真反思怎样才能真正实施“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教学中得到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维新,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J].浙江宁波理工学院基础部,2008.
[2][美]丹尼尔.T.威林厄姆,《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李超.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J].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数学组(初中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