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得到新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生活造成较大改变,对中职德育教育造成一定冲击。需正确处理互联网发展及中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中职德育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
中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专项性人才,以提高学校实际就業率。但是,重视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易忽略学生自身德育的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给予德育教育充分的重视,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质量及效率。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而如何应对这一转变是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难题,学生接受事物的渠道复杂,信息筛选的能力不足以应对,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大有裨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德育教育没有引起中职院校的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中职院校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忽略了德育教育,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在教学中不重要。然而,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愈发突显其重要性,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了,键盘侠躲在屏幕后面出口伤人,造成了一股很不好的社会风气。为促进学生更好发展,需中职院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学生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指导,将来更好的发展。若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对的教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对学生灌输德育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质量及效率大打折扣,学生未重视德育教育,恶性循环下的教学工作很难起到作用。
1.2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课本讲解,缺乏趣味性,上课模式死板、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带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受到固化思维的影响,不能再课堂上充分的发散思维。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教师占据课堂的指导地位,学生成立课堂的旁观者,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手段,枯燥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等,整节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呈现一种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
1.3德育教育课程缺乏标准化
单纯的依靠理论知识为学生讲授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导致现实与理论知识脱节。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理论知识较为晦涩难懂,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的内容照搬照抄到多媒体上,教学内容与实践依旧脱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而且德育教育缺乏标准化,普通高中与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存在差异性,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中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互联网+”时代的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2.1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依赖性思维,改进教学的方式。教学以德育教育为教学的核心,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活动,加以辅助教学,使得中职院校形成善的德育教育教学体系。德育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办心理咨询活动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疏导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育知识本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琐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且易产生厌倦心理。为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质量,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互联网技术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等方式,将广泛的德育教育案例融入到课堂中,以多媒体视频播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多采用和学生生活相近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使其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师生之间多沟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德育知识学习中去。
2.3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丰富学生生活
中职院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除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外,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学校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实践活动,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实践中运用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自身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学生在上学期间,加以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学生有面对工作中各种挑战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加深德育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难度,严谨的工作态度、新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不断在教学工作中,总结教学的经验。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旁引导学生,以实践活动为教学的载体,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李银生.分析互联网发展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角色定位[J].好家长,2018(5):32-32.
[2]李杨.中职学校网络德育工作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148-149.
[3]陈丽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中职学校德育创新——以湛江机电学校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8(1):73-74.
作者简介
张银辉(1884.12.0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慈溪;学历:本科;单位:慈溪技师学院;职称: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