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燕瑜
摘要: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科目,语文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目前大部分学生所存在的对于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缺乏尊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帮助学生重构生命意识,重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66-02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中它是与生命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目。在语文教学中,面对那些漠视生命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重视生命健康、诗意地成长变得尤为迫切,这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密切关注与积极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文本解读,揭开生命的面纱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要学会通过这些教材的指引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1.1感恩亲情,珍爱生命。
语文版的初中语文课程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文章,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和林莉的《小巷深处》表达的都是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是对恩师的怀念与感激;朱自清的《背影》更是描绘出了一位质朴又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刘亚洲的《给儿子的一封信》渗透着一个父亲对于儿子的关爱与教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是一位父亲用最美丽的语言教会女儿什么是爱……唤起孩子对于亲情的一种责任,才能让他们在困难面前珍爱生命。
1.2赋予生命最美的意义。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白杨礼赞》、《石缝间的生命》这些篇目又以深情的笔触让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这世间有无数的人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生命的意义,在艰难的成长环境中,这些植物用挺拔的枝干,用青葱的绿色,让我们见证的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无论是人或是物,都告诫我们在这条生命之路上,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不应该放弃生命。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使它比其他学科多了一些教育的意义,其中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篇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2.课外阅读,铸就生命的堡壘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条:“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学生阅读道路上的一个引导者,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推荐书目的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生命之间的对话。初中阶段必读的经典篇目《鲁宾逊漂流记》、《繁星·春水》就是很好的两个教育素材。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在书中有很多处表现了鲁滨逊对于自己生命的尊重:他在遭遇海难流落到孤岛上以后,并没有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孤身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而从未想过要放弃生命,而是以百折不饶的豁达态度面对人生困境。
冰心在《繁星·春水》这部作品里,用一首首玲珑剔透的小诗,用她温柔的笔调,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这些灵光闪动的语言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鱼儿上来了,水面上一个小虫漂浮着——在这小小的生死关头,我脆弱的心,忽然颤抖了”如若没有那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弱者的同情,她的心为何会颤动?
在课本之外,找到生命的美,并且通过阅读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这也是我们的职责。
3.文学写作,扬起生命的风帆
语文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写作上面,语文老师可以有目的的展开一些以生命教育为内容的写作训练。如: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每节课前都可以准备几个跟生命有关的阅读语段或是短视频,让学生在看完后进行100字左右的小片段写作;也可以在每周的周记中适时的布置一些跟生命教育或是应对挫折和磨难有关的题目,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亲情、友情的意识,提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还有,初中时期作文的命题应该要适当地加入“生命”这一题材,可以是直接式的命题作文,如《生命的美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也可以是《每一站都有风景》、《感恩的心》、《心向阳处》、《面朝大花,春暖花开》等这种拓展式的题目,在写作中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生命问题,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久而久之,学生的生命意识一定会在写作中得到提高。
4.社会实践,践行生命的伟大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我们知道填鸭式的教学是最行不通的。生命本身就是热烈的,跳动的,仅靠一些死板的文字,又怎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生命呢?所以说在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实践。
我们教他们生命来之不易,父母是如何爱护他们使其茁壮成长的。这样反复的苦口婆心,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在身前负重10斤感受妈妈十月怀胎的不易,让他们在半夜凌晨分别定几个闹钟,24:00、2:00、4:00、6:00,在这些时间反复起床,让他们也知道养儿的不易。
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教片如《辛德勒的名单》、《当幸福来敲门》、《入殓师》等;邀请学校的心理教师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并进行团体辅导;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文学作品的研讨等方式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收获和生命技能的提高。
“生命乃素质之载体,没有生命,就没有素质,于是我们可以说,没有生命教育,就没有素质教育”[1]。我们并不奢望生命教育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做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期待在不经意间撒入学生心间的那枚生命教育的种子,能够在在学生的心田发芽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J].中学教育,2003(8):6-9.
[2]张晓琴.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现代语文,2009(12):4-5.
[3]田娟.中学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之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9):115.